Wednesday, December 19, 2007

中時理財──新聞掃描|焦點新聞|25%碩博士新鮮人 找不到頭路

中時理財──新聞掃描|焦點新聞|25%碩博士新鮮人 找不到頭路: "即使有工作,品質也不一定好。1111人力銀行調查詢問到曾有正職工作的新鮮人,第一分工作是否與所學相關,答案是:相關者占51%、不相關占49%,近5成新鮮人學非所用。交叉分析後,學非所用情況最嚴重者為「文史/哲學/外語學群」最高,占54%;「法政/社會/心理學群」次高為53%,「商管/財經學群」第三為53%。學以致用者,則以醫藥衛生學群和理工/資訊學群最多,分占67%與58%。"

看到這種新聞就很怒。 = =
不要只會唱衰危言聳聽,問題嚴重就拿出點辦法來阿!!!失業和學非所用對個人社會和產業是多大的傷害和資源浪費,大家都知道嗎?
我們的教育,鼓勵大家都一直念上去,可是不知道自己在念什麼硬是來,然後眼高手低怨天尤人資源浪費,真不知道要罵誰阿。= =
明明文史哲學外語都是很棒的學科,是大家扭曲的心態捨本逐末把這些東西搞爛的吧?

Friday, December 14, 2007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罹癌老醫生 渴望安樂死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罹癌老醫生 渴望安樂死

【本報北京十三日電】「我一生從醫,見到過很多病人,有人也提出希望安樂死。以前,我感覺不到,當我成了病人,才真正體會到病人的痛苦……。」處在彌留之 際的程醫生渴望安樂死。據華商報報導,程老先生今年78歲,副主任醫師,1954年畢業於西北醫學院,之後分配到西安東郊一家醫院內科,1988年退休。 2006年8月患病住院,被診斷為腎癌晚期,一月後,在西京醫院做了腎摘除手術。今年6月身體出現病變,一月前再次住院「生不如死,我卻連自己啥時死都不 知道,也無法選擇死法。」程老先生說,他的幾個孩子都很孝順,但是卻代替不了他的痛苦。

據報導,兩天前,在老先生的一再要求下,兒子向醫生說出 了父親的想法,結果被拒絕。昨日上午,該院內科一負責人稱,作為醫院,治病救人,減少病人的痛苦,延長病人的生命是職責所在,但醫院沒有權力剝奪病人的生 命。   法律界人士指出,安樂死並不是一個法律問題,甚至不是醫學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在法律上,除非刑法規定的死罪條款,理論上任何法律都無權對於人的 生命做出規定或安排。在醫學上,醫生只有救死扶傷的義務,根本沒有為解除患者痛苦而幫助其施行「死刑」的權利。

2007-12-13

2007/12/12-13

本地需求將繼續推動香港的經濟增長-星展
歐元/美元未受歐元區10月份工業產值數據影響
Fed第三次下調基準利率 (以上皆來自WSJ)

中國國家電網參與贏得菲律賓電網運營權 | 亞洲 | cnt.reuters.com: "
路透馬尼拉12月12日電(記者Karen Lema)---包括中國國家電網在內的一家財團周三以39.5億美元的競標價格獲得菲律賓電網25年的運營權,這也是菲律賓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私有化行動。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電力提供商,在今年《財富》全球公司500強裡排名第29位。"

BBC 中文網 | 中國報導 | 中國紀念南京大屠殺七十周年
已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要記住歷史 不要記住仇恨:
"“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
這是已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秀英對青少年的囑咐。在剛剛竣工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展廳裡﹐它被醒目地懸掛著。"
南京舉行世界和平法會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
"12月13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0周年祭日﹐上午﹐中日僧人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舉行世界和平法會﹐悼念遇難者﹐祈禱世界和平。中新社發 祁恩芝 攝"

世界日報──紐約新聞:味全營養冷凍餛飩系列 鮮美可口 各華人超市優惠中
【紐約訊】美國味全公司推出營養爽口的冷凍餛飩系列,餡美皮薄,煮食方便,目前在全美各大華人超市、食品店促銷,即日起將在各華人超市舉辦週末試吃品嚐 會,另凡購買兩包味全餛飩即可獲得一包蘿蔔糕或南瓜餅,送完為止。口味有:薺菜豬肉、唐芹蝦、港式蝦雲吞,歡迎僑胞就近選購品嚐清爽不油膩的餛飩新味。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穿白色耐克鞋的神秘學生

穿白色耐克鞋的神秘學生

Late one spring afternoon last year, a mystery man sat in the back of a creative-writing seminar at Stanford. Evidently a student, he was much older than anyone else in the room. He was wearing a black blazer and white Nikes. He said his name was Phil.

As the days passed, the man's identity gradually came into focus. The instructor 'made several vague allusions to Phil taking off in his private jet,' recalls Andre Lyon, an English major enrolled in the class. And tales about Michael Jordan found their way into the man's literary discourse.

After a couple of weeks, a rumor began to circulate that the old dude in the Nikes was Philip H. Knight, the billionaire founder of the world's largest sportswear company.
(continue...)

--
Gosh, do you know how far it is, from Ohio to Standford?
Stanford is in California, and Ohio, I did not know until i see the map, is by the Great Lakes, which means he has to almost travel across whole America for writing classes.
I feel respect and jealousy for him at the same time.
It's ever nice to live one's own life in one's own favorite way.

Friday, December 07, 2007

峰會只是造勢 環保需要行動

世界日報──社論

峰會只是造勢 環保需要行動

【社論】如果說,要讓全球領袖、科學家、民眾都認識到,地球暖化是鐵的事實,而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人 類的活動,是一個漫長和充滿爭議的過程,但畢竟還是成為了現實;那麼,要讓各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真正達成共識並付諸行動,那恐怕不僅是一個充滿爭議 的漫長過程,更可能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原因無它,實乃因為這裡涉及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糾紛太過複雜,誰也不願意「捨己救人」,犧牲自己國家的發展 機會、競爭優勢、生活水準,去成全「拯救地球」的偉大使命,政客如此,普通民眾又何嘗不是如此?全球化的成敗、人類和平共存的成敗、地球村的成敗,在對付 氣候變遷問題上將會有定論。

聯合國最大一次的氣候變化會議已經在印尼峇里島拉開了序幕,共有180多個國家的1萬5000人與會,期間還將舉行領袖 峰會。雖然有環保組織諷刺這些人將會製造10萬噸溫室效應氣體二氧化碳,但是,全球共同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光這個嘗試,也是值得肯定的。問題是,在全 球形成氣候暖化問題嚴重的共識之後,各國都遭遇了輿論的壓力,出來表態成為最新的「政治正確」,或者說是「時髦流行」,但鑒於問題的複雜,會議要取得真正 的成果很難。

這次會議概括而言,有兩個主要的議題,一是對京都議定書的原則再作確認,一是為制定新的減少排放廢氣制定強化措施。有人說,隨 著澳洲新總理陸克文簽署京都議定書,西方已開發國家只有美國拒絕,其實不然,布希政府雖然不簽,但實際上已經簽署的西方國家不少也沒有可能達到強制性減排 目標,所以京都議定書還只是空中樓閣,是神主牌,但並非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因此加拿大等國幾乎將其擱置不理。而在京都議定書中沒有被規定要減少排放的 中國、印度,隨著經濟的起飛,逐漸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最大的廢氣排放國,但是,中國印度仍強調自己不是已開發國家,因此不會接受限制排放約束,來延緩經濟 增長,他們認為,西方國家應該為此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技術轉讓,並率先達到減排的目標,中國和印度才能跟進。但是,從西方民眾角度來看,中國印度已經進入世 界強國行列,他們有錢發展航太技術,有錢壯大核武力量,難道就不能在拯救地球問題上出錢出力?問題很清楚,美國要維持世界唯一超強地位,而中國印度要實現 快速崛起,他們不願接受約束性履行減排,並互相指摘別人不公平,如此一來,制定減排額度就變成了空洞漫長的推諉遊戲,沒有任何實質性結果,這就是目前的現 實。

由此可見,要能夠真正做到遏止溫室效應,還必須有世界和平的共識,有全球共享現代化成果的共識,有遏止核武器擴散並最終消除核武器的共識,有大家不稱霸,但共同來承擔責任的共識,有地球只有一個,挽救地球捨我其誰的氣概,而要達成這樣的共識,不可能只是依賴政客,更要依賴每一個普通民眾,因為環保要真正落實,就必須變成全球民眾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政治和外交的造勢。

---
說的太好了。 T_T
我們都可以喊世界和平,love the earth,但是一旦牽涉到自身利益時有誰願意放手呢,不過是個賽局罷了。
"環保要真正落實,就必須改變全球民眾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政治和外交的造勢。"
共勉之~



Thursday, December 06, 2007

High school drop-out kills eight in US mall shooting - Independent Online Edition > Americas

High school drop-out kills eight in US mall shooting - Independent Online Edition > Americas: "Published: 06 December 2007"


I feel so sad reading the news. It is supposed to be a warm peaceful season with a lot of thanks, love and caring.
Even I am in Taiwan, I still can feel the atmosphere from the news about shopping season. What's wrong with the US? Why does Bush still insist Iran is dangerous only because he's too arrogant to admit any mistakes he and his team may have made?
I feel sorry for the Americans. And from the description the shooting "rocked a city which is a virtual byword for the heartland – friendly, overweight, and heavily suburbanised."

Why the world is filled up with hatred, desperation, violence (even in my favorite time of the year)?

Thursday, November 29, 2007

BBC 中文網 | 圖片報導 | 每日圖輯 (11月27日)

BBC 中文網 | 圖片報導 | 每日圖輯 (11月27日):

1 機器人的多細微動作為可能?
2 德國已經下雪成這樣了嗎? @@
3 貓咪~~~~應該要寄給小威看 XD
4 又是很有趣的一瞬間,不過真的危險阿,小姐
5 災難,近日水患多阿
6 奢華,香港的富人生活?

27的照片和新聞比起28要快樂許多。

50歲卡洛琳登AARP雜誌封面 退休人協會「迎新」推崇貢獻

世界日報──超人氣 News:


"卡洛琳與父母住進白宮時只有三歲,一張紮馬尾的小卡洛琳的新聞照片,使歌星尼爾賽門獲得靈感,寫出了「甜蜜的卡洛琳」(Sweet Caroline)這首暢銷歌曲,尼爾賽門本月稍早在一項卡洛琳50歲生日慶生會中表演時,說出了這個藏在心中40年的秘密。

該雜誌問卡洛琳50歲的感覺如何?她說:「那不算老,是嗎?我擁有的家庭和我參與的事務,使我感覺非常快樂和幸運,即使過去與我在一起的人,現在已不在了。」"

聽見這句話令我忽然被擊中一般有點感傷,無論誰都無法陪伴一生,然後in memory of uptown girls.
the golden age and the model of once sparkling USA, have gone.

BBC 中文網 | 圖片報導 | 每日圖輯 (11月28日)

BBC 中文網 | 圖片報導 | 每日圖輯 (11月28日):

1 返鄉
2 我覺得超噁的 XD
3 這政治理念表達真有創意,代表什麼嗎?像嘉年華會
4 歡樂的凝結一瞬間
5 戰爭,騷亂,危險,可是天空好漂亮

阿富汗士兵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安全局勢嚴重,政府軍士兵在首都郊外站崗放哨。
6 災難

這就是2007.11.28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07

新版《戰爭與和平》:西歐熱捧 俄國遇冷

:: 新華網 - 國際先驅導報 ::: "俄新社報道對此不無戲謔地說,從前西方人把俄羅斯當作“野蠻的地方”,如今他們親眼見識了俄羅斯人自古就精神高尚、心靈豐富,這也算是安慰了。"

余杰﹕北大之殤﹐可謂國殤

黃金的年代有黃金的人才,振臂一呼,熱血沸騰
讀沒有靈魂的優秀,感受無以言喻的痛。
高等教育帶給一個國家的究竟是什麼?
連多元價值的美國,全世界學生萬分景仰的哈佛都遭遇這種緩慢的靈魂死亡。
文科和社科院帶給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智識培養
在近百年的天災人禍中失去靈魂和深厚文化的中國,宛若失根的蘭花,如果人沒有更高追隨的價值和尋求知識的喜悅,回到最低層的名利追求,國家是,大學也是?


--
余杰﹕北大之殤﹐可謂國殤

《觀察》余杰/作為一名北大畢業生﹐一說起今天母校的情形來﹐我便不禁黯然神傷。兩年前﹐當北京大學被英國《泰晤士報》的一份大學排行榜評價為亞洲排名第一的高校時﹐有多少北大教師為此而歡呼﹐多少北大學子為此而驕傲﹐仿佛北大真的比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韓國首爾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亞洲名校更加優秀。然而﹐在我看來﹐這種歡呼和驕傲不過是一出荒誕劇罷了。這半個多世紀以來﹐北大沒有出過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北大沒有出過一個有分量的思想家和先知型的知識分子﹐北大的教授和畢業生沒有寫下過任何一本影響世界的巨著……北大給中國﹑給世界交出的是一份可恥的白卷。今天的北大﹐早已背離了蔡元培校長“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傳統﹐早已淪為一座沒有活力和生機的﹑陰森森的集中營。當堅持說真話的新聞學院副教授焦國標被解聘時 ﹐當報考北大法學博士的甘懷德揭露招生過程中的黑幕時﹐當作為學子們心靈家園的“一塌糊涂”和“燕南網”被關閉時﹐當北大歷史上最著名的信息中心“三角地”被突然拆除時……絕大多數北大師生都報以死水一般的沉默﹐連一點微瀾也沒有。(chinesenewsnet.com)

如今﹐權勢和金錢在北大暢通無阻﹐北大自覺地充當了官與商的奴才。看看校園裡橫行霸道的豪華轎車﹐看看正在拔地而起的五星級大酒店﹐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課堂上教授們講授的“干貨”越來越少﹐願意閱讀和研究“無用之書”﹑“無用之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少。金錢的氣味彌漫在未名湖的每一絲空氣裡﹐權力的欲望充滿了這座校園的每個角落。當年﹐蔡先生在北大的就職演說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他毫不留情地批評當時的學生“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其少。因做官熱心﹐對于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有人提攜。”“徒旨在做官發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事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顧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籍此活動于社會”。這番話﹐語重心長﹐可謂“愛之深﹐責之切”。好在當時的北大師生大都天良未泯﹐遂在先生的感召之下發奮圖強﹑潛心學問。即便在抗戰南渡的那些缺衣少食的日子裡﹐依然“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乃鍛造出北大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輝煌成就。(chinesenewsnet.com)

相比于一九四九年之前北大的光榮歷史﹐今日北大的退步真堪稱一日千裡。如今﹐北大並不缺少錢﹐北大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北大並不缺少社會的關注﹐北大簡直就是中國人一張珍貴的臉面﹔北大並不缺少優質的生源﹐北大每年收納全國半數左右省市區的狀元﹐生源之佳連哈佛耶魯也望塵莫及。那麼﹐今天的北大缺少的究竟是什麼呢﹖北大缺少的是靈魂﹐缺少的是正氣﹐缺少的是寬容﹐缺少的是自由﹐缺少的是自信﹐缺少的是張揚學術獨立膽識﹐以及關心社會弱勢群體的良心。面對再度淪喪﹑烏煙瘴氣的北大﹐正如學者冉雲飛所描述的那樣﹐簡直就要讓蔡校長憤然從香港華人公墓中挺身而起了──“九十年前蔡先生對舊北大的批評﹐拿來移贈今日中國之大學﹐是如此的貼切﹐貼切到令人傷心。當時僅是北大之壞﹐現在是中國大學之殤。士之無恥是為國恥﹐大學之殤﹐可謂國殤。”(chinesenewsnet.com)

北大之殤﹐可謂國殤。北大從中國最好的大學沉淪為中國最壞的大學﹐我還來不及為母校寫一篇悼詞﹐這一轉換便如此迅速地完成了。幫助北大完成這一轉換的﹐有諸多在北大佔據要津的顯貴和聞人。時下北大頗為走紅的學者名流﹐有聲稱“民主是個壞東西”的政治學教授潘維﹐有鼓吹“法治不適應中國的現實”的法學家朱蘇力﹐有堅持“反右﹑文革就是好”的文學教授孔慶東﹐有高呼“腐敗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的經濟學家張維迎等人。這北大之“四大怪”﹐可以合在一起打一桌精彩的麻將了。這些人的奇談怪論顯然不是隨意為之﹐而是仔細揣摩了當政者的心思意念炮制出來的。只要能夠博得當政者開懷一笑﹐他們不惜觸犯眾怒﹑不惜違背常識﹑不惜留下千古罵名﹐也要用晦澀的理論和美妙的話語﹐將邪惡的思想包裝起來﹐四處發表和傳播﹐能蒙騙一個被侵害與被凌辱的同胞便算一個﹐能換來一個“南書房行走”的出入證便算一個。(chinesenewsnet.com)

不得不承認﹐今天的北大不再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機構﹐不再有一心向學的莘莘學子和清晨的琅琅書聲。大小官員都將北大作為一臺瘋狂轉動的賺錢機器﹐人人都想來分得一杯羹。在北大的各院系中﹐“見錢眼開”的 ﹐尤以時人趨之若騖的光華管理學院為最。北大之壞﹐光華首當其沖。北大校方挑選和任命光華的院長的時候﹐不是看其學術水准﹐不是看其管理能力﹐不是看其服務意識﹐不是看其獻身精神﹐乃是衡量其究竟可以給學校賺來多少錢──盡管他本人所獲得的是大頭﹐繳納給學校的是小頭﹐至于這錢是否合乎法律﹑道德以及職業倫理﹐作為收錢者的校方和作為掙錢者的院方﹐均不作進一步之考量。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北大藏龍臥虎﹐仕途之難﹐更是難于蜀道。作為“過五關﹐斬六將” 的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對此自然是心有戚戚焉。四十出頭便滿頭華發﹐這院長可不是一般人可以當得穩當的。光華之壞﹐壞在為腐敗張目﹐為貪官幫腔﹐為奸商護航﹔光懷之壞﹐壞在培養了一大批不講良心的經濟動物﹐讓經濟學更加聲名狼藉﹔光華之壞﹐壞在將北大當作洗錢機器和搖錢樹﹐以北大百年的清譽換取一夜之暴富﹔光華之壞﹐壞在甘為批量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基地﹐光華的富豪班和官僚班﹐有幾個學生是真正聽了課﹑寫了論文的﹖把教育當作生意﹐是對教育的羞辱和對商業的扭曲。然而﹐張維迎卻樂此不疲。既然光華是一臺永不停止的印鈔機﹐那麼誰阻礙了這臺機器的運轉﹐誰就得被棒打出門去。(chinesenewsnet.com)

近日﹐經濟學家鄒恆甫﹑何志毅先後被張維迎逐出北大﹐兩人以及其他員工均發表公開信譴責張維迎的土皇帝作為﹐而北大校方和張維迎至今不作任何回應。但是﹐通過部分媒體和網絡﹐張維迎的廬山真面目逐漸浮出水面。他表面上是教授﹐實際上是奸商﹔他控制的諸多研究中心﹑研究所﹐其實被用作洗錢工具。他不是為人師表的教育家﹐而是惟利是圖﹑惟權是用的官僚。審計長李金華掀起了“審計風暴”﹐偏偏就是沒有審計過光華“一塌糊涂”的帳目。一般而言﹐違法亂紀者會將黑金投入到黃賭毒等領域﹐如今黑金居然進入教育和學術領域﹐自有大學以來﹐沒有比這更大的恥辱了。(chinesenewsnet.com)

近年來﹐光華管理學院自身也蛻變為一個惟院長馬首是瞻的獨裁單位。北大精神的傳承者﹑歷史學家傅斯年﹐在就任臺灣大學校長的時候曾經指出﹕“大學是一個教授集團﹐不是一個衙門﹐按大學法﹐校長雖然權力甚大﹐然我為學校前途計﹐決不能有極權主義的作風。”今天的校長﹑院長和系主任們偏偏反其道而之﹐將大學及院系由“公器”變為“私器”﹐校園是民主的死角﹐職稱是操縱傀儡的長線﹐哪個教職員工敢不俯首帖耳﹗張維迎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他自認為具有超凡的賺錢能力和過硬的政界後臺﹐遂在北大為所欲為﹕視教授為奴仆﹐視學生為螞蟻﹐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名為學院院長﹐實為黑幫老大。大部分教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瞠目結舌﹐道路以目﹐直至被掃地出門﹐方才道出真相來。(chinesenewsnet.com)

我在網上發現﹐在致張維迎的公開信中﹐案例中心主任何志毅直接將其形容為“流氓”﹐在這近年來教授與學閥之間的沖突中亦較為罕見。何在信中指出﹕“與你這等卑鄙骯臟品行的人實在無道理可說﹐我十年為光華做的貢獻被你抹煞﹐處心積慮免掉我案例中心主任職務﹐案例中心是我和近五十位工作人員嘔心瀝血十年的成果 ﹐你的這種作為將使他們面臨失業﹗這種不顧事實﹑不負責任的霸道的免職程序﹐根本不符合北京大學對于虛體研究機構的管理程序﹗……我為光華有你這樣的流氓 ‘院長’感到恥辱﹐為學院內部的四分五裂﹑文化破壞﹑人心渙散﹑師資流失﹑聲譽下降感到痛心。有人勸我向你低一下頭﹐我可以向任何光華的院領導低頭﹐但對于你這個流氓﹐我絕不低頭﹗”言辭雖過于激憤﹐亦可見張在北大的作為何等不得人心。但不得人心﹐似乎也並不影響其學閥的地位。(chinesenewsnet.com)

大學變衙門﹐北大是先鋒﹐光華是先鋒中的先鋒。魯迅曾經在廈門平民學校成立會上說﹕“沒有什麼人有這樣大的權力﹕能夠教你們永遠被奴役。”哪裡有奴役﹐哪裡便有抗爭﹔哪裡有黑暗﹐哪裡便有對光的渴求。案例中心的四十八名員工在聯名信中指出﹕“光華管理學院的張維迎在成為院長後﹐瘋狂打擊報復在他沒有當上院長時所有和他意見不一致或不支持他當院長的老師及院聘工作人員。……張維迎出于私人恩怨免除何老師的職務﹐于情理不合﹐完全無視我們全體員工與何老師的共同心血﹐也完全不符合北大‘兼容並包’的精神(當然﹐張一直就沒有北大人的特質)。對于張維迎這種惡劣的報復行為﹐我們堅決支持何老師﹗我們將用一切可能的法律﹑媒體力量﹐維護我們自身的利益﹐我們將保留向上級領導申訴及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內幕及真相的權利﹐堅決和張維迎這樣披著學術外衣的無恥之徒戰斗到底﹗”從此信件中可以看出﹐北大內部極度缺乏民主機制﹐五四運動的搖籃居然成為斬釘截鐵的一言堂。在西方大學中﹐解僱一名教授或職員﹐乃至開除一名學生﹐ 都是一件極其慎重的事情﹐需要經過學校董事會的再三討論﹐而不能由校長﹑院長一人拍板。在決定作出之後﹐學校內部還有一套嚴格的申訴機制﹐當事人的意見有充分陳述的機會。今天﹐連一群高級知識分子也被迫在網絡上發表公開信﹐被迫成為曲線維權者和上訪者﹐可謂斯文掃地﹐最高學府不復有最起碼的尊嚴。而肉食者依然傲慢待之﹐以鴕鳥政策應付。王夫之說過﹐士之無恥﹐可謂國恥。如今﹐北大被丑聞纏身﹐不是國恥又是什麼呢﹖如今﹐北大之魂的湮滅﹐不是國殤又是什麼呢﹖(chinesenewsnet.com)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如今﹐北大的樓堂館所越來越富麗堂皇﹐北大的學術成就卻越來越“不足為外人道也”。一個個的學官﹑學閥﹑學商﹐像蛀蟲一樣將北大蛀成一個虛有其表的空心蘿卜。獨立學者冉雲飛指出﹕“現在的大學教授﹑博導無恥者不少﹐學生勢利也與老師有一拚。教授﹑博導沒有獨立的人格﹐以傍官員大款為榮﹐學生也不問一個教授﹑博導有無學問﹐只管他是不是學官﹐因為學官可以為他將來就業打下基礎﹐這些事在今天的大學已經是公開的事實。”環視今日之域中﹐已無一所名副其實的大學﹐只見一個又一個以土圍子包裹起來的衙門。北大如果希望從淪陷中得以光復﹐就必須接受國家的審計﹐徹底洗滌黑金﹐回歸學府的本來身份﹐放棄公司化經營的歧路﹔也必須“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首先從光華開刀﹐首先將害群之馬張維迎罷免﹐還教授以尊嚴﹐復北大之清譽。那麼 ﹐北大校方及教育部﹐有沒有決心如此行動呢﹖

Monday, November 26, 2007

Taiwan.CNET.com : 新聞專區 : 網路通訊 : 歐盟同意撥款進行衛星計畫

Taiwan.CNET.com : 新聞專區 : 網路通訊 : 歐盟同意撥款進行衛星計畫: "歐盟同意撥款進行衛星計畫 CNET新聞專區:綜合外電  2007/11/26 13:55:02 友善列印 Email文章給朋友 儲存文章 歐洲聯盟會員國已同意,將動用歐盟預算的盈餘,支持發展一項雄心勃勃的衛星導航計畫,挑戰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的發言人23日表示,會員國預算官員同意,把原本用於農業補貼和競爭計畫的預算結餘款,撥來補足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初期階段的24億歐元(35.5億美元)資金缺口。"


歐洲阿,歐洲。 @@
新殖民時代大起?
有一種很複雜的感覺。反對的是德國?what does it imply?

《郭玉潔專欄》最好的旅行 | 專欄

《郭玉潔專欄》最好的旅行 | 專欄 | cnt.reuters.com

台北不是最美好的地方。
潮濕 吵鬧 擁擠,目光如豆
紐約 巴黎 東京
但是它是我的青春我的記憶我的故鄉,讀著文章的最後兩段,我不禁眼眶有點發熱,謝謝你,對岸的朋友,有幸來此,有幸從你的眼中映出台北美好的地方,當我們因封閉失去自信,自卑自憐的變的討厭的時候,謝謝你愛它。

"

好吧,再講講我為什麼喜歡台北。一兩年前,我問同學,我的樣子是不是太不世故了,會讓人覺得不成熟?她想了半天,嗯,可能你說話的時候還是太誠懇了。我想 破頭也不覺得這是缺點,可是我了解我們的社會。插科打諢,以油滑為成熟,用無聊的玩笑來掩飾內心的虛弱和恐懼,恐懼什麼?別人的目光。而在台北,我不會有 絲毫的不自在,以至于需要沉默來保持距離。這裡有的是跟我一樣、然而比我更強有力的人。當然,我這些天見到的也許是台北最熱情、最聰明的人,可是又怎樣? 我又不是沒見過咱們這邊的名人。

還有最聰明的陳文茜、最早投身于女權運動的何春蕤……還有很多台北女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們溫婉、禮貌、熱情,背後又有最深的堅持。如果你有幸的話,就愛上一個台北女人吧,來完成你最好的旅行。(完)

作者郭玉潔,媒體工作者,現任《生活》雜誌編輯主任。 "

Monday, November 12, 2007

New Yorkers rally to help online romeo | U.S. | Reuters

New Yorkers rally to help online romeo | U.S. | Reuters:

"NEW YORK (Reuters) - A tale of online love inspired usually cynical New Yorkers this week to help a young man find the girl of his dreams after he spotted her on a crowded subway train.

For Web designer Patrick Moberg, 21, from Brooklyn, it was love at first sight when he locked eyes with a rosy-cheeked woman while riding in Manhattan on Sunday night. She was writing in her journal. The train was so full that he lost her in the crowd when they both got off, so he set up a Web site dedicated to finding the mystery woman -- www.nygirlofmydreams.com"

I saved the page in case it is deleted. It's just too funny and maybe a bit romantic.
Finding one's dream girl in a eight million people big city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proves the romantic movies possible, as long as you have imagination, creativity and of course some luck.

Sunday, November 11, 2007

修学旅行は世界一周 須磨学園(神戸新聞) - goo ニュース

修学旅行は世界一周 須磨学園(神戸新聞) - goo ニュース:

"須磨学園(神戸市須磨区)の中高一貫の高校一年生(S2学年)百十八人が、三度にわたる修学旅行で「世界一周」を体験する。中学二年でアジア各国を回 り、八日からはヨーロッパ歴訪に出発。来春、アメリカ横断に挑戦する。費用は欧米分だけでも一人約六十五万円で、旅行を手配した近畿日本ツーリストは「う ちが扱った修学旅行では日数、費用ともに史上最高」と驚いている。

情報技術(IT)関連企業「アスキー」創業者の西和彦学園長(51)が「本物を体験しそれぞれの国の違いを認め、自身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確立を」 と発案した。欧州と米国への訪問は、生徒の健康や費用面などを考慮し二回に分けた。費用は毎月二万円の積立金で全額賄うという。

 「欧州編」は八-十六日の七泊九日。オランダ、フランス、イギリス、ドイツを訪ね、ルーブル美術館やベルサイユ宮殿、大英博物館などを回る。ベルリンでは核シェルターを見学、教会のオルガンで校歌を歌って締めくくるという。

 「米国編」は来年三月四-十一日の六泊八日の予定。西海岸から東海岸へと横断し、西学園長の計らいで、コンピューターソフト開発のマイクロソフトや航空機大手のボーイング本社などの企業訪問も計画している。

"
這也太酷了吧
很有clamp學園的感覺 XD

新聞剪輯 2007/11/11

世界鑑測 北村豊の「中国・キタムラリポート」 恐るべし中国商人!注目の中近東リゾート地にも進出“済み” (日経ビジネスオンライン) - goo ニュース

41歳香川&本木が16歳演じる…「坂の上の雲」クランクイン(サンケイスポーツ) - goo ニュース
喔喔 本木雅弘 >////<

ルワンダの性的暴行被害者の写真、英コンクールで受賞(ロイター) - goo ニュース: "
  • ロイター

  • 「毎日得してます」熊田曜子、日本初グラビアフリーペーパー登場(サンケイスポーツ) - goo ニュース

    Friday, November 09, 2007

    hika說故事:Garmin要跟TomTom搶Tele Atlas (故事篇)

    我想了又想還是覺得這是個淒美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個叫做導航服務的領域,有兩位青年他們住在海的兩邊,小湯(TomTom)住在歐洲,Garmin住在亞洲。他們都有各自攜手的伴侶,名叫TA(Tele Atlas)跟小娜(Navteq)為他們提供詳細精確的數位圖學資訊,灌注在裝置的資料庫裡,讓它們可以為迷途的人指引明路,找到最近的百貨公司餐廳醫院等等,近年內又添加了更豐富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兩位青年各顯神通,各擁一片天,小湯是歐洲市場的冠軍,Garmin是美國和世界的霸主。但是,隨著導航跟圖學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來自外界的壓力也開始影響他們的世界。在2007年7月,小湯當眾求婚,準備以每股25.38美元迎娶Tele Atlas回家。Garmin一開始不以為意,認為我與Navteq情比金堅山盟海誓不需一紙婚約約束。

    可是,好景不長,2007年10月來自芬蘭的億萬長者諾基亞忽然發表聲明,表示與小娜一見鍾情兩情相悅決定共結連理,特以81億歐元將小娜迎娶進門。

    Garmin當下宛如晴天霹靂,什,什麼?
    小娜跟人跑了,那以後誰幫我探路畫地圖餵我的導航裝置資料?雖然諾老頭說今後小娜還是自由之身可以出來工作招待外部客人,但是萬一以後跟諾老頭有什麼衝突,小娜畢竟是諾老頭的人,一旦被禁足或是列為拒絕往來戶我就斷糧死定了。市場也紛紛鼓譟,通訊業手持裝置業的學者和分析師們都不停點名Garmin會是這起聯姻的最大受害者。

    Garmin痛定思動,左思右想之下,既然財力跟諾老頭相比毫無勝算,於是把目標轉到了小湯的未婚妻TA身上。說也奇怪,小湯求婚之後,雖然得到了TA的首肯,卻過度自信,一直沒有積極的實質作為跟TA更深入的結合(羞),也沒有先付點聘金之類的。Garmin趁此機會,在求婚即將屆滿,去法院公證之前,提出了更高的聘金(30.6美元per share)要來搶婚了阿!

    小湯經過一個星期的研究也不甘示弱的再次提高價格為38 USD per share, 也就是42億!
    "哼,想搶我的TA,門都沒有。"還附上TA羞答答的背書"人家比較喜歡小湯啦,都在一起這麼久了。Garmin?Garmin是誰阿?"

    究~~~竟事情會如何發展?
    TA究竟花落誰家?小湯跟Garmin搶婚可會兩敗俱傷?
    諾老頭跟小娜的結合又將為導航和行動事業帶來怎樣的風暴呢?
    敬請期待!

    hika說故事:Garmin要跟TomTom搶Tele Atlas

    還是要再說一次
    挖屋
    太精彩了

    以為是美國公司其實是台灣來的Garmin要跟TomTom搶親Tele Atlas,這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戰爭,兩方都卯足了勁加碼,可惜TA老早就已經跟TT看對眼,訂婚喜訊七月就發了。畢竟是老客戶嘛,贖了身跟著走總比被半路殺來的別國青年,因為自己的小女友小娜(Navteq)被芬蘭來的巨富老頭Nokia(150歲以上XD)用天價買走,只好後知後覺的突然冒出來喊價硬搶來的好。

    這場競標大戰,得利的應該是TA吧,股價還有上升的空間,Nokia吃飽了也在旁邊看好戲。我私心希望Garmin可以贏,因為是台灣來的嘛~希望台灣可以做出一些世界第一的企業。(p.s Garmin現在的導航裝置是世界第一喔,可是以後就有點難說了...)但是情況似乎朝我的願望相違的方向前進,Garmin的股價在Nokia收購消息出來之後從119跌到96跌了約20%,投資人大量賣超。好不容易公布第三季財報拉回來一點,10/29上升到高點123,之後(11/1)宣布要跟TT搶親,股價就很不爭氣的一洩千里了。@@
    今天(美國的11/8),碰上美股大跌,TomTom又超越Garmin的出價還附TA的支持,Garmin的股價收在85.68,和10/29相比下跌了30%!!! @@

    嗚嗚,Garmin你要加油阿。
    不然投資人真的會哭吧。

    Taiwan.CNET.com : 新聞專區 : 數位產品 : 宏碁諷華碩Eee PC:生不逢時

    Taiwan.CNET.com : 新聞專區 : 數位產品 : 宏碁諷華碩Eee PC:生不逢時:
    "

    林顯郎表示,經驗證明一台功能不完整的電腦,很容易鍛羽而歸,因為個人電腦已經有25年歷史,市場對電腦的定義和想法已經根深蒂固。林顯郎表示,Eee PC的作業系統是較少人使用的Linux,處理器則為低階,加上沒有硬碟。不會是主要筆記型電腦採購者的首選。

    「宏碁10年前也推過沒有硬碟的低價電腦,但是最後也沒有成功,」林顯郎說,「只能說施崇棠很有勇氣。」

    而就算微軟將為低價電腦量身定作精簡版的Windows XP作業系統,林顯郎認為對前者亦無多大助益。因為一分錢買一分貨。

    「作業系統的容量少,代表可以支援的軟體就少,」他說。

    而值得注意的一點的是,宏碁認為不僅對電腦規格講究的市場不會買單Eee PC,即使是開發中的國家,例如中國大陸,對Eee PC也會抱著卻之不恭的態度。

    「像中國大陸這樣的市場,所得是兩個極端發展:很有錢的要超高規格;很窮的連生活都不容易,怎麼買得起Eee PC?」林顯郎說。

    "
    宏碁一整個搞不清楚重點,大家並不需要EEEPC有兩萬十四吋磚頭的強效能裝些有的沒的,而是想要一台輕巧可愛滿足基本上網文書隨時可用的裝置。
    酸葡萄好酸,本來還蠻尊敬宏碁的,看到這回應一整個囧。
    然後我愛Linux!希望有更多可以搭載Linux的電腦,宏碁不是也有出Linux機種嗎?幹嘛自打嘴巴。
    然後看到惠普神達微星什麼也要跟進?會不會有更好的規格跟設計組合呢,本來已經要衝epc的糟糕又有點遲疑了 XD

    BBC 中文網 | 國際新聞 | 歐盟9國即將加入申根取消相互邊檢

    BBC 中文網 | 國際新聞 | 歐盟9國即將加入申根取消相互邊檢: "歐盟決定取消9個新成員國相互邊界檢查,以利於申根地區內的人員自由流動。 歐洲聯盟輪宣佈,9個歐盟國家加入申根地區後,相互間的海陸邊境檢查將於12月21日取消,但機場邊境管制需至明年3月才會取消。 這一規定只適用於2004年加入歐盟的新成員國,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匈牙利、立陶宛、馬耳他、波蘭、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及捷克。"


    wowowowowo
    that's so great!
    After 2008 March, I can visit Estonia, maybe flying from Germany, without any more visa check.
    Great, great, great. It's made easier.
    Going to Estonia, meeting friends there would be such a dream tour to me.

    詩作抄襲疑雲(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吧)

    取消本屆時報文學獎 新詩首獎獲獎資格 ~中時人間副刊 - 動手寫是唯一的路 - udn城市

    ◎我喜歡坐在你的位置看海的樣子 - 評論與賞析 - 葡萄海文學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

    2005 菌落病歷: Dear Howard by 劉哲廷
    磊兒的回應沉靜的眼睛 - 給人間副刊的說明信(這件事在我寫完這封信後,就算在我心中結束了)


    那些「大作家」教我的事

    PChome個人新聞台-蔡祐吉‧網路主播台: "

    那些「大作家」教我的事

    十幾年來,我一直是拿著麥克風追逐採訪對象的電視記者,頂多是在鏡頭前,跟觀眾播報新聞的主播或主持人;從沒想過,自己會變成需要面對一次好幾支麥克風的新聞事件主角。

    從上星期五,我發現我的文章跟「大作家」的文章「極為相似」那一刻到現在,短短幾天之內,我歷經了一段相當有趣、超出我人生經驗的奇妙旅程。

    我明明是當事人,但新聞記者的本性,讓我三不五時會抽身,從更高一層的角度,當一名觀察者,觀察整件事情的發展,體驗我不曾面臨的挑戰。

    姑且借用「大作家」的書名,稱之為「那些『大作家』教我的事」吧!

    那些事還在發展中。但是到目前為止,至少包括了:

    一、 在「大作家」新書中,看到自己文字時的錯愕。

    二、 長官的明快處理,與同事的熱情相挺。

    三、 從錯愕轉為憤怒的心情三溫暖。

    四、 壹周刊的嚴謹,值得新聞工作者借鏡。

    五、 壹周刊出版後,電子媒體的跟進狀況。

    六、 角色易位,我成了新聞主角的心情。

    七、 「大作家」的反應、我的幻滅與成長。

    八、 許久不見的友人,陸續溫馨連絡,是意外的收穫。"

    Thursday, November 08, 2007

    crime, sex attack

    好恐怖,翻了翻蘋果
    全部都是性犯罪 @@
    計程車上意識不清中被猥褻
    四川的楊代莉和美國的Meredith
    還有中國不知哪裡的恐怖官員
    中國好可怕,權力和慾望和無知結合是最恐怖的一件事

    這世界是怎麼了
    女性或不止女性
    該如何保障人身安全?
    上帝已經放棄了人類吧我猜

    Tuesday, November 06, 2007

    will it be cold this winter?

    反聖嬰現象! 氣象局:今年冬天將多雨寒冷-Yahoo!奇摩新聞:
    "另外,氣象局監測資料顯示自今年8月起,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已連續3個月較氣候標準平均值低攝氏0.5度以上,上月最低曾超過1.5度,已漸達反聖嬰標準;未來1、2個月如果情況不變、形成反聖嬰後,台灣所處的西太平洋可能出現冷冬及多雨的天氣型態。"

    請問今年(2007) 是反聖嬰年嗎? - Yahoo!奇摩知識+:
    "恩!聖嬰現象會導致一年之中的極端溫度(夏冬)較不突出!而反聖因會導致今年的極端溫度(夏冬)突出!而且在老一輩的口中,今年的強台越多,而該年的冬天會越冷!

    2004~2005這次的冬天,中央氣象局總共發佈六次的低溫特報,台北每次都降到十度以下的溫度! 2005年3月猛烈的寒流造成台灣山區大規模降雪 台北更降到5.6度

    http://home.kimo.com.tw/pang8230/snow/snow.htm

    極其嚴寒 文山區以及台北郊區紛傳結霜此為20年來首見!!"


    It would be very nice to have a cold winter, but no more rain, please.
    I hate the wet wet wet dirty, traffic-jammed Taipei city.

    Monday, November 05, 2007

    William Spencer: From YouTube to MTV

    William Spencer: From YouTube to MTV « NewTeeVee: "SCOOP: The next time I hear yet another person whine about YouTube being only for home videos of cats flushing toilets and kids skateboarding, I’ll know how to respond. William Spencer, a kid from Colorado, has signed a deal to develop a skateboarding stunt series based on his clips on YouTube for MTV, according to our sources."

    Nice.
    另外一個新媒體把平凡小卒變名人的例子。
    我想有才能的人一直都存在,只是在新媒體/個人媒體興起之前,媒合成本太過高昂,資源會被少數人把持惡性循環之下媒合成本更高,現在新媒體的興起彌合了界線,all players in this ecosystem, audiences, artists, agencies should all be benefited. But the competition is tougher though. Since all competitors, either professional or amateur are available worldwide.

    see more here - Youtube/Social Impact
    i do not know what word (in English) they use to describe this phenomenon.
    But very interesting. Takes quite a while to read every story.

    Friday, November 02, 2007

    新聞集錦 2007/11/1

    昨夜最新﹕馬英九:再造北北基宜 與長珠三角洲爭雄
    多維詳訊﹕克萊斯勒再裁12000員工
    BBC 中文網 | 金融財經 | 克萊斯勒宣布再裁1萬員工: "克萊斯勒官員表示,美國市場對車輛的需求減緩,為了削減開支與配合部分車種需求減緩的速度,裁員變得必要。 克萊斯勒的五間北美裝備工廠將淘汰輪班員工,四種車型也將從生產線上撤下。 克萊斯勒說,公司的銷售成績在今年的前9個月下降了3%,而該企業認為2008年的銷售成績還會持續蕭條。"
    BBC 中文網 | 國際新聞 | 投擲廣島核彈美飛行員蒂貝茨去世
    世界日報──全球即時動態: "俄南公車爆炸案 逮捕一名嫌犯"

    Taiwan.CNET.com : 新聞專區 : 企業軟體 : 新版OS X作業系統 顧客捧場

    Tuesday, October 23, 2007

    Can we be Jersey?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PPP) per capit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ersey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ermud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意外的,世界這樣的國家,也不在少數。而且還是在查GDP時發現的,個個名列前茅。然後很多都是英國搞出來的。 XD

    我們可以成為聖馬利諾,安道爾或是Jersey嗎?
    其實國家本來就是個虛妄的由極少數的人類所創造,再強迫大家接受的名詞。人們所需要的只是美好的生活,和親人朋友一起,這樣而已。

    Estonia GDP in PPP is around 19,692 and we are 30,687 ranked 25th on the 2006 census.
    We are a independent country in all aspects. I am so sick of all the 無意義爭辯定義意識型態耍嘴皮子。
    how can it be so hard, to declare the most basic identity, proudly tell the world who I am and where I am from?

    Monday, October 22, 2007

    Ubuntu 7.10 加 Windows Vista,超華麗雙重開機

    Mobile01 本站新聞:

    給Ubuntu一個機會吧!
    當一件東西太過出名,就會有人刻意不去用它,通常並不是因為東西不好,而是它們的粉絲太煩人了,像Apple、Sony、哈波利特等等,(I cannot agree more with it...those annoying apple fans)有點怕 Ubuntu也快步上後塵了。我並不想讓自己聽起來像Linux的盲目崇拜者,我認同並尊重Ubuntu的理念,但不會認為用Windows的就是枯燥無 聊穿西裝的白痴(不然就罵到自己了XD)。 Ubuntu還有許多地方要加強,很多是整個Linux社群和軟硬體廠商要一起努力的,大家不妨給Ubuntu、給眾多Linux一個機會, Mandrake、Fedora、SUSE都很好用,也都內建Compiz Fusion,越多使用者就越能鼓勵他們改進,反正它們好玩、免錢又漂亮。就算不想灌也沒關係,至少記住這些名字並留下「Linux也可以被一般人接受」 的印象。

    隨著Ubuntu 7.10的釋出,Mark Shuttleworth也宣佈8.04版(代號Hardy Heron),從版號就知道將在2008年四月推出,這版的重要性是它會掛上LTS(Long Term Support),上一個LTS版已經是久遠的6.06版了。LTS代表官方會有三年的更新支援,而非一般的18個月,Ubuntu每半年就改版一次,三 年的支援是很大的承諾,通常只有非常穩定、最佳化的版本才會掛LTS,7.04和7.10都還在實驗一些新技術,8.04將會是集大成之作。用一句老話做 結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Ubuntu, Mark Shutterworth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jardons

    Mobile01 本站新聞: "萬眾期待,Ubuntu 7.10終於出了!先不要往下看,趕快去抓ISO檔比較重要(抓 PC (Intel x86) desktop CD 版本就好了),別錯過這個目前網路上話題性最高的Linux了~~"

    Mark Shuttleworth - Google 搜尋
    Mark Shuttleworth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A 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 is usually the head of an open source software project that is given the final word in most decisions."
    Fork (software developmen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ranching(softwar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argon Fil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KD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Star City, Russia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Kernel (computer scienc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Linux Kongress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linux.conf.au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 -: "XOOPS 2.0.17.1 正體中文 Big5 版 (20071017-1)

    2007/10/20

    the futurist - 奈恩比(John Naisbitt) - China
    BBC 中文網 | 中國報導 | 科學發展觀正式寫入中共黨章
    江澤民的三個代表?

    中國人將書寫怎樣的未來﹖世界期待中國精彩答卷
    這也太噁了吧 通篇沒有一句公正的話只是歌功頌德的形容詞堆砌
    看了眼睛好痛 @@(吐) 真後悔看了他...

    《包立德專欄》 把咖啡大眾化進行到底 | 專欄 | cnt.reuters.com

    Wednesday, October 17, 2007

    非洲小國 六代國王遭咒死

    世界日報──國際新聞:

    "非洲小國 六代國王遭咒死

    【本報綜合電訊報導】奈及利亞北部境內一個回教小王國,不知受何詛咒,六代國王都「坐不穩」,大多登基不到一周就蒙主寵召。現時王子為保命不爭王位,將來王阿媽登天後由妹妹繼位。

    被詛咒的小王國叫做Kumbwada,只有約50萬人口,現時由女王哈迪莎統治。55歲的她在位九年仍「很健康」,看來咒語只會「咒死」男性統治者。她說:「我的父親嘗試打破這宿命,但他失敗了。他在登基首周突然病倒,嚴重得要退位就醫,三周後就死了。」

    當地人相傳,詛咒與村中一塊大石頭有關,可是所有去調查的人都一去不返,令傳說更恐怖。


    "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中國、印度生產生物燃料可能加劇用水短缺 | 亞洲 | cnt.reuters.com

    中國、印度生產生物燃料可能加劇用水短缺 | 亞洲 | cnt.reuters.com:

    路透奧斯陸10月11日電(記者Alister Doyle)---國際水管理研究院(IWMI)周四發表報告稱,中國和印度利用人工灌溉的玉米和甘蔗製造生物燃料的計劃可能會加劇用水短缺,並危及糧食生產。

    ---

    At first when i read the title, I want to scream - heeey, hands off from my food! Don't you know that you do not even have enough food for your people to eat. Give up the stupid plan first promoted by the unthoughtful westerners.

    But keep reading, I found there's surely a problem. They want to lower the dependence on those countries exporting gasoline and also reduce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But ... biofuel is definitely not for you, those who have poor, hungry people more than half of the population.

    We are people who wants to be God. We found we are run out of sources, we want to find some way to solve, we thought we got it.

    But again, we only find again how stupid we are and fragile in God's hand. The wealth goes to some very small group of people, the destruction is what most people gonna take, as it always is.

    Monday, October 08, 2007

    The acquisition of ABN AMRO

    ABN AMRO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荷蘭銀行千億美元交易立下里程碑: "M&A Milestone: $101 Billion Deal For ABN Amro"

    這件事總給我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尤其是在今天,當一切終於塵埃落定之後。

    銀行/金融業是我應該永遠不會喜歡的東西,尤其看這個事件,心中浮現的想法是,銀行就跟無臉怪一樣嘛,不停吞吃其他弱小的金融機構藉以長成巨大的怪物。

    請看看這一段,"RBS將得到荷銀的投資銀行和企業金融業務,以及在亞洲的據點;Fortis拿到財富和資產管理部門;義大利和巴西分行則進入Santander 的口袋中。RBS企金業務大為增加,使它在商業銀行領域,變成英國和歐陸第1大,美國及亞洲第5大。裁員無可避免,大約1.9萬人得打包回家。"
    一整個就是活人生吃阿,一群豺狼組個隊來狩獵,你吃手我吃腳,挖掉心臟再配個頭,ABN AMRO到底是怎樣在一年內歷經史上最大的銀行購併戰爭,和牽涉無數的國家規定法令爭議終於走到這一步的呢?
    ABN AMRO曾經是AIESEC的驕傲阿...總而言之就是感覺很奇妙

    Deal Journal - WSJ.com : The $101 Billion Lessons of ABN Amro
    看到這個標題我笑了,現在是流行什麼都要寫個billion lessons嗎?
    EBays Billion Lesson in the Value of Hype 這世界阿...
    次級房貸和經濟衰退促進了購併風潮嗎?

    Tuesday, October 02, 2007

    BBC 以2.03億美元買下Lonely Planet

    Taiwan.CNET.com : 新聞專區 : 網路通訊 : BBC 以2.03億美元買下Lonely Planet
    CNET新聞專區:綜合外電  02/10/2007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旗下的商業部門BBC Worldwide以1億英鎊(相當於2.03億美元)買下Lonely Planet公司。

    BBC週一表示,Lonely Planet創始人 Maureen 與Tony Wheeler將保留25%股權。
    這對佳偶當初是在倫敦 The Regent's Park公園板凳上相遇,之後以「一輛老爺車、幾塊錢,加上一點冒險精神」歷經一次亞洲蜜月之旅後,便在1972年成立了專門以旅遊指南為主的出版社。

    Wheelers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加入BBC Worldwide可讓我們的公司得以在一個全球知名媒體下繼續生存。」

    Lonely Planet總部位於澳洲墨爾本,出版超過500多種旅遊指南。該公司目前有500多位員工,以及多達300位的旅遊作家。

    BBC Worldwide執行長John Smith表示,這樁交易可協助BBC成為「全球領先的內容事業」。Smith表示,該公司希望能擴大線上品牌,並增加北美與澳洲的業務。

    ---
    喔....屋....

    What happened exactly with Skype in the past one year, after I left?

    Wednesday, November 29, 2006 at 3:40 PM PT
    Comment:
    "
    One need not look farther than Apple and the Spindler years to see what happens to a successfully disruptive “tech” company when it’s taken over by “Marketing” folks.

    When I first heard that Skype was being aquired by eBay, I was willing to give it time to see what came of the acquisition; I haven’t been disappointed yet. I only hope that Skype continues to improve it’s client programs and network as it has in the past year.

    Good luck Neo-Skype, if you fail where you’ve risen, I’m more than sure someone will be there to pick up the pieces…

    (See Napster –> Kazaa, Spindler-Apple –> Jobs-Apple, SuprNova –> The Pirate Bay, for “torch grabbing” details)

    Ian Horner on December 1st, 2006 at 8:43 am - # "

    " Hmmm…

    This is just a hunch, but I would guess that the pre-acquisition fire-ees are being scraped up off the London sidewalks right about now, if their buddies haven’t already tossed them into tart-filled private limos for the ride home (tart = hooker). As for the poor sods who joined Skype after the deal thinking they were joining a dynamic web 2.0 powerhouse, and then got fired a few weeks or months into the job, I guess they’ll be telling their kids “it’s scientific experiments for the lot of you”.

    Suds McKenzie on November 29th, 2006 at 11:18 pm - # "

    Friday, December 15, 2006 at 10:08 AM PT

    Luxembourg, December 15th, 2006 – Skype today announced two key personnel changes. Alex Kazim, Skype’s President, will be leaving Skype in January to return to eBay. Kazim, an 8-year eBay veteran, joined Skype immediately following eBay’s acquisition of the company 14 months ago. He was responsible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t Skype and reported to Niklas Zennström, Skype’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2007/8/21

    Monday, October 1, 2007 at 9:58 AM PT

    "Skype’s business model (is)was fundamentally flawed.

    Adding subscribers will constantly reduce calls that generate revenue and if everyone in the world were to get skype, it will have zero revenue.

    There is a critical point beyond which having to maintain infra-structure costs a lot more than revenues. With 220 Million accounts, my calculation says that Skype reached that point a while ago !!

    Most businesses would love hockey stick growth, skype would collapse even if it hit halfway!

    The management & VCs sold out at a good time.

    As PT Barnum said .. there is sucker born every minute.


    Satish Sharma on October 1st, 2007 at 3:15 pm - #"


    October 1, 2007, 1:19 pm
    "Here’s a suggestion to every Internet executive: take a Post-It note, write “EBay wasted $3 billion on Skype” and stick it to your monitor. Stare at it the next time some hot social whatever-2.0 company comes by and talks about growing fast and finding a revenue model later."


    “Right after the bust, people started focusing on business models and revenue,” said Greg Sterling, a Silicon Valley analyst and consultant. “There has been a little bit of departure on that, with a focus on building the biggest audience and figuring that revenues will follow. That is the attitude that has prevailed over the last couple years, and it may not be sound.”

    ================================================================


    I am wondering a issue which may trouble the investors and CEOs for long - how to evaluate a company?
    Skype is where the employees are happy, kind of techie geek atmosphere. But when it comes to Wall Street and San Jose, people only care about one thing - profit.
    When people do what they like, being happy, they are able to do the right thing. 大手和過於天真的小朋友,接下來的結局會是什麼呢?
    因為有恩所以不能輕易說些什麼,我是一個小小小員工也未必可能做什麼,或了解其上的大人物們混亂的是什麼。
    也許現在有點事後諸葛的意味,但或許當初的感覺的確正確,我喜歡其上摘錄的評論"One need not look farther than Apple and the Spindler years to see what happens to a successfully disruptive “tech” company when it’s taken over by “Marketing” folks."
    Skype那種歐陸Tech guy的自由氣氛,和eBay美國的那種零售業威勢確實難以相容吧。
    事後想想,從2006.9起暴增的離職信,eBay的人帶來的,親切卻不容反抗的命令,都是sign吧。
    我無法說我愛Skype,但是的確在那裡度過很快樂的時光,就算最後覺得沮喪不堪。

    真奇怪我居然就這樣斷了線什麼都不知道,還是基層的小員工也不用關心上層的變動跟紛擾?

    現在,大家不知道怎麼樣了呢?

    WSJ, NY TIMES

    華爾街日報 管美國的人在看

    2007/08/01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以下這則笑話流傳已久:華爾街日報是實際在管美國的人看的報紙;紐約時報是自認為在管美國的人看的;華盛頓郵報是自認應該管美國的人看的,波士頓環球報則是老爸老媽曾經管美國的人看的。
    無論這則笑話是真是假,華爾街日報的確舉足輕重,這也是該報買給梅鐸一事在美國引發莫大關切的主因。它擁有廣大的讀者群,其中包括全美的經濟與政治菁英
    平面媒體的影響力因網路蓬勃發展而大不如前,華爾街日報卻繼續提供重要的公共服務。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副所長艾琳‧摩根表示:「即使不是第一,華爾街日報也是全美最優質的報紙之一。」
    華爾街日報的傳統報紙發行量與網友點閱次數合計超過二百萬分(次),高居全美第二,僅次於今日美國報。逾四分之三的華爾街日報讀者擁有大學學歷,家庭年平均收入超過廿三萬美元,高於今日美國報與紐約時報的讀者。
    華爾街日報擁有一群腰纏萬貫的讀者,每逢周五都會刊出私人噴射機、名貴手錶、豪宅、農場的廣告。曾任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史塔克曼表示:「華爾街日報之於華爾街與資本市場,正如紐約時報之於白宮、國務院及美國政界。它是最權威的監督者。
    【2007/08/01 聯合報】

    Engadgetオフライン東京、10月4日にGoogle渋谷オフィスで開催決定 - Engadget Japanese

    Engadgetオフライン東京、10月4日にGoogle渋谷オフィスで開催決定 - Engadget Japanese: "Posted Oct 1st 2007 5:25AM by kentaro"

    Google很認真的拉攏日本市場呢。
    好酷,我也想去shibuya office玩。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BBC NEWS | Have Your Say | Burma: How should the world react?

    BBC NEWS | Have Your Say | Burma: How should the world react?:
    "Added: Thursday, 27 September, 2007, 19:58 GMT 20:58 UK
    'Evil happens when good men go nothing'. Go and make a cup of Indian tea, and watch people die on your Chinese plasma TV.

    Colin Harrison, London England

    Recommended by 13 people"

    Cry for Burma

    中國政府真的很無恥

    一方面擺出開發中國家的弱者姿態向以開發國家尋求援助,像是二氧化碳排放問題,鼓動國內的民眾,說自己受到西方強權的壓迫

    一方面卻又拿出世界強權的形象杯葛有利自己的議事和議題操作

    從達佛到緬甸

    口口聲聲說著不干涉他國內政,國家問題自己解決,其實我懷疑那些希望中國出來主持公道的人的智商。想想也知道不可能阿!(雖然我真的很希望,真是無望的希望。哭)

    1. 不干涉國內內政 -> 所以我的西藏台灣問題你們也別想置喙

    2. 和平示威,政府對話,民主改革! 哈哈哈哈,想要一個世上最大最流氓的專制體系間接直接支持這件事,真是笑掉我的大牙,哪有政府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反正大部中國人對於國際議題也不關心,也感受不到這樣的權力嗎?

    這世界就是這樣吧(哭)反正是沒有利用跟經濟價值的國家,盧安達、蘇丹、緬甸,別人的生命與我何干?於是安理會沈默了,美國、歐洲、中國繼續放放無關痛癢的漂亮場面話。這樣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國聯有何差別!!!僵化的議事,分歧的觀點,永無止盡的討論。

    其實我也曾想過,干涉國內暴行的這件事。世界的事情大多是不可逆反應,也不是在獨立環境下進行的實驗,一旦受到外國勢力的介入,在人是自利的這個大前提之下,可能會有很多更鳥的恐怖事情接連而來,但對現在正在受苦的人來說,改變和漫長的絕望相比,還是一個想要接受的選項吧。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7

    丁丁大站的故事

    「無名小站被Yahoo奇摩買下」告訴ch543兩大重點: - BSP評析 - 543部落格: "ch543 's blog Powered By F2blog v1.2 build 03.01 CopyRight 2006 - 2007 XHTML | CSS | Archiver"

    Blog.XDite.net » 無名小站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丁丁大站到底幹了哪些好事? « Mr./Ms. Days - 網路, 資訊, 觀察, 生活: "Posted by Mr. Friday"

    笑吧,笑有出頭天 - 無名小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10/9/2007 12:30:12 PM

    Taiwan.CNET.com : 新聞專區 : 企業軟體 : Yahoo總經理洪小玲:不可能做到零抱怨

    補上一篇洪小玲的專訪,
    只能說,官樣文章也可以官樣的誠意一點阿,看了這篇只覺得非常噁心,從本來的沒有感覺變成絕對負面,哼哼,真是好宣傳阿。以為換了一個執行長會是怎樣的人物,結果真的是,討厭到一種想要笑的感覺了。好險我從來不用他們的服務。
    以為只要有爛到不行的知識就可以了嗎?
    訴諸多數的作法真的是不專業的令人感到噁心,以為責任分散就可以振振有詞的說"為了大多數人的權利"?哪一個獨裁者沒說過這樣的話,看看一樣業者在做,Google, Yahoo!可有像這麼多批評排山倒海而來嗎?不好好反省自己只會講一堆屁話,真是令人心寒。

    Information Architects Japan » iA Notebook » Web Trend Map 2007


    Information Architects Japan » iA Notebook » Web Trend Map 2007

    Darling you have to check this! It's super cool. And immediately identify with the complicated dazzling lovely Tokyo metro map!

    Pirate Bay, Sealand,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Republic of China

    正版音樂商反被BT業者提告! 全球最大BT網The Pirate Bay提告Sony, EMI,… « Mr./Ms. Days - 網路, 資訊, 觀察, 生活: "Sep 24th, 2007 by Days"

    買下Sealand!BT組織Pirate Bay準備建國!? - Engadget 癮科技: "
    如 果此收購「西蘭公國」失敗的話,Pirate Bay也將會轉為購買其他小島,然後宣佈建國;言下之意就是說Pirate Bay不管能不能買下「西蘭」,這個組織就是想建國創造相當獨特的歷史紀錄,我想很多人對於「西蘭」相當陌生吧?有興趣可以跳轉,來看看「西蘭公國」的到 底有啥特殊之處。"

    Bilog II: Pirate Bay 準備買島建國啦!

    Pirate Bay seems to be cool並且熟知如何操作話題。No copyright, no vip account, no... a Peter Pan land for pirates? :p

    Buying an island and crowning oneself is no longer impossible ( as long as you have money XD). Sealand, sorry to be offensive looks like a kuso for world history and geography. But the comment of the independence of ROC amused me much!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Municipal Wi-Fi | Reality bites | Economist.com

    Municipal Wi-Fi | Reality bites | Economist.com

    American cities' plans for ubiquitous internet access are running into trouble


    IT WAS supposed to democratise the internet and turn America's city-dwellers into citizen-surfers. In 2004 the mayors of Philadelphia and San Francisco unveiled ambitious plans to provide free wireless-internet access to all residents using Wi-Fi, a technology commonly used to link computers to the internet in homes, offices, schools and coffee-shops. Across America, hundreds of cities followed suit. Yet many municipal Wi-Fi projects have since been hit by mounting costs, poor coverage and weak demand. This week Chicago became the first big city to abandon its plans for a city-wide network. “Everyone would like something for free,” says Chuck Haas of MetroFi, a supplier of municipal Wi-Fi systems. But the numbers do not add up.

    Most city governments did not want to build or run the Wi-Fi systems themselves, so they farmed the job out to specialist firms such as EarthLink and MetroFi. These companies initially agreed to bear all expenses, expecting to sign up 10-25% of each city's population for a fee-based wireless service. In some places this was to have been supplemented by a free service at lower speed, or supported by advertising. Some cities also planned to subsidise access for poor residents.

    But municipal Wi-Fi schemes have been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EarthLink, which runs networks in Philadelphia and New Orleans, recently admitted that “the Wi-Fi business as currently constituted will not provide an acceptable return.” This week the firm said it would lay off 900 workers, including the head of its municipal Wi-Fi division, the future of which is now in doub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city-wide Wi-Fi, which relies on outdoor radio transmitters, does not provide good access inside buildings, since it uses weak signals which do not always penetrate thick exterior walls. Proponents of the technology also underestimated the number of transmitters that would be needed to provide blanket coverage. Most networks deployed between 2004 and 2006 used between 20% and 100% more nodes than expected, which pushed up costs.

    Worse, the networks that have been completed have attracted few users. Taipei's city-wide WiFly system, the largest such network in the world, was reckoned to need 250,000 regular subscribers by the end of 2006 in order to break even, but had attracted only 30,000 by April 2007. America's biggest network, around Tempe, Arizona, was aiming for 32,000 subscribers, but had only 600 in April 2006 and has not provided figures since.

    EarthLink and MetroFi have responded by asking city governments to act as “anchor tenants” and agree to spend a guaranteed sum on the service. Minneapolis and Portland, Oregon, accepted such contracts from the beginning; their Wi-Fi schemes are proceeding relatively smoothly. But most cities have balked at the change. Chicago's plans foundered when EarthLink and AT&T, the two firms bidding to build its network, demanded anchor-tenant commitments. MetroFi has lost four contracts since April after asking municipalities to subscribe upfront. The consortium planning to build a Wi-Fi network across 1,500 square miles (3,885 square km) of Silicon Valley also wants to switch to an anchor-tenant model.

    One problem with the anchor-tenant approach is that few municipalities are in a position to do much with the networks. Despite vague talk about wireless parking meters and enabling building inspectors to submit reports using Wi-Fi hand-helds, most cities lack the back-office systems needed to do such things. “You're building them a better track,” says Craig Settles, a telecoms consultant, “but they don't even have running shoes yet.”

    The one bright spot for municipal Wi-Fi is public safety. After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September 11th 2001,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in America set about improv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emergency workers. Dedicated radio spectrum has been set aside, and several cities have built Wi-Fi networks to transmit images from surveillance cameras and the like. The hope is that separate systems providing internet access can piggyback on these networks, as EarthLink has done with a Wi-Fi system originally built for public-safety purposes in New Orleans. Equipment providers now make nodes that put both the necessary transmitters into a single box, making such roll-outs cheaper.

    Some cities will be able to make this approach work, and may then be able to offer their residents free, or at least relatively cheap, Wi-Fi access too. But many others will not, and will have to follow Chicago in abandoning their utopian dreams of city-wide networks. With Wi-Fi, as with most things, you get what you pay for.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Two BBC producers are forced out as more vote-rigging cases emerge - Times Online

    Two BBC producers are forced out as more vote-rigging cases emerge - Times Online by Dan Sabbagh and Adam Sherwin

    Two senior producers were forced to quit the BBC yesterday, after the corporation admitted that producers had fixed four more audience votes and competitions.

    Richard Marson, a former editor of Blue Peter, was dismissed, and Ric Blaxill, the head of programmes for the digital radio station 6 Music resigned – taking the total number of enforced departures at the broadcaster to three.

    Mr Blaxill, a former Top of the Pops executive producer and creative director of Capital Radio, is the most senior of the casualties. He quit as the BBC admitted that production staff invented fictitious winners on the Clare McDonnell show and the Tom Robinson programme, both on 6 Music.

    Mr Marson was forced out after the BBC also confirmed The Times’s report that producers had overruled an audience vote on the naming of the current Blue Peter cat, Socks.

    (Continues...)

    ----

    喔 真的超糟糕
    我尊敬的prestigious BBC
    is it the time that all values and authorities degenerate, seduced by the evil?

    台灣的電視...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07

    美國信貸風暴重創日本家庭主婦

    美國信貸風暴重創日本家庭主婦

    DWNEWS.COM-- 2007年9月17日5:50:36(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中國時報楊明�/今年夏天﹐美國信貸危機撼動全球金融市場﹐不僅令許多專業交易商蒙受巨大損失﹐一群看似不相干的投資客也在這場危機中遭殃﹐那就是為數甚眾的日本中產階級家庭主婦。她們通常在忙完家事後﹐或趁著夜深人靜﹐透過網路進行外匯投機交易(chinesenewsnet.com)

    家住名古屋的伊藤太太便是其中之一。她不願全名曝光﹐因為她丈夫不知道這件事。每天傍晚她洗完碗盤後﹐便上網買賣英鎊和澳元。(chinesenewsnet.com)

    上個月全球匯市出現動蕩﹐伊藤太太一整個禮拜沒睡﹐眼睜睜看著她的投資在市場上化為泡沫。她幾乎賠光家裡全部10萬美元積蓄。36歲的伊藤太太說﹕“我想增加我們的儲蓄﹐結果莫名其妙栽進去。”(chinesenewsnet.com)

    (Continues...)

    Friday, September 14, 2007

    CPRO 資傳網--專訪袁諾談太陽能

    CPRO 資傳網--專訪袁諾談太陽能:
    "專訪袁諾談太陽能
    從陽光取能NSESI大放異彩 "

    30年前到美國留學,申請到柏克萊的全額獎學金,靠著標會籌旅費,下飛機時身上只有100美元,在留學期間,只有取得博士學位的前半年不用打工,他送報、 當警衛、作清潔工、到中國城餐館洗碗,有時窮到沒飯吃,靠面惡心善的餐館老闆送飯接濟。NSESI( Natural Source Energy Systems, Inc.)總裁袁諾Noel Yuan是30年前台灣留學生艱苦奮鬥的縮影,Noel也可能是華裔發「光」、發「熱」的卓絕代表,因為他的公司,經營太陽能光電的系統整合應用,以後世 界很多地方,都會有 NSESI 向太陽招手、從陽光取能、替地球節能、為子孫永續環保的太陽能光電板。NSESI正式成立於2006年11月,至今年7月時,客戶洽詢中專案金額高達47億美元,已經排名世界前20大。

    1992年施振榮寫《再造 宏碁 : 開創、成長與挑戰》,提出企業競爭戰略的微笑曲線(Smile Curve);15年後的現在,NSESI( Natural Source Energy Systems, Inc.)正式成立八個月,47億美元專案,真實開心的微笑,像耀眼光芒,反應能源產業的價值。NSESI所全力衝刺的,正是微笑曲線的一端,即太陽能光 電板的應用,而非材料與產品生產(交由OEM)。

    面對全球能源短缺、原油漲價、環保與暖化的議題,他以「潔淨生活創造美好未來(Clean Living For A Better Future…)」,做為創業理念,並且不吝提供台灣在太陽能產業國際競爭賽局的建議,以及說明綠色產業市場的獲利趨勢。

    綠色中國 代工崛起

    「山青水清空氣清,人美物美生活美。不是桃源,勝似桃源。」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勾畫綠色中國的文章中,表達大陸對「綠色中國計畫」的 重視,Noel語重心長指出,大陸在2006年提出為期10年的「綠色中國計畫」,已經對外資產生強烈的磁吸效應。台灣應該更有魄力,宣佈20年期的「綠 色台灣計畫」,來扶植太陽能光電產業。

    不過,「台灣不必抄襲大陸扶植產業的作法。」Noel說,大陸指定10家企業為重點扶植公司,現在已經全部在美國上市。大陸官方對這10家企業,全力贊助 基金;技術方面,大陸的能源委員會聘請紐西蘭、德國、日本、日本、西班牙、美國等地的專家,到清大、北大講學,並輔導重點太陽能產業,對產業的國際競爭能 力,大有幫助,目前大陸幾乎已經囊括全球的太陽能光電產品代工(OEM)。

    Noel表示,太陽能產業鏈,最大的價值在於系統整合者(System Integrator),也就是具有設計、建造、完工(finish)及運轉(running)的公司。因此他認為,太陽能建築物的「推廣」,比太陽能產 業的代工,更具商業價值、更能節能、對國家也最具效益。「大陸已經領先太陽能OEM市場,台灣較適宜在『應用推廣』方面,全力一搏。」

    像德國、韓國及日本就非常鼓勵太陽能的使用,訂定合宜政策,鼓勵建築物應用太陽能,德國甚至給予50%的無息貸款,具有強烈的「無所不在(ubiquitious)太陽能」的企圖。

    「台灣太陽能技術不輸大陸,如果給予太陽能產業5至10年的租稅優惠,並在大學開設相關科技課程,則台灣在研發端與應用端,會有更好的前景。」Noel Yuan提出的見解,與施振榮的「微笑理論」異曲同工;但Noel Yuan較為強調,台灣不必與大陸搶OEM市場。

    微笑台灣 笑口常開

    微笑曲線有三個階段,分別是技術專利、組裝製造與品牌服務,U曲線則代表獲利;整個意義是:要增加利潤,不只是持續努力曲線底部的製造,而要往兩端上升邁進。而在綠色產業日益競爭之下,台灣該如何微笑?Noel Yuan強調,產官學應該在技術、資金與人才上攜手努力。

    在資金上,Noel說,「政府應該提供優惠補助讓民間投入。」他舉太陽能產業模範國家─德國與日本,政府輔導與介入是重要關鍵,例如對家庭用戶太陽能發電設備,通過補貼大規模進行,並輔導產業發展,再利用減稅、低利貸款政策,鼓勵生產廠商,降低製造成本。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在《太陽能未來:超越2030年美國太陽光電產業進程》(Our Solar Power Future: The U.S. Photovoltaics Industry Roadmap Through 2030 and Beyond)分析指出,德國、日本以及美國發展太陽能產業的經驗,關鍵是降低消費者的使用成本,並在技術發展上由政府扶持推動,因此,政府的力量絕對重 要。

    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從公共建設開始。政府單位與公共設施起帶頭作用,但真正還是得普及到大眾,讓家庭有太陽能電力設備;而台灣有半導體晶圓代工、地理位置的優勢,在太陽能市場攻城掠地,指日可待。

    而在人才上,Noel認為,學校與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教育方面,應該廣設相關科系鼓勵學生投入,並與政府合作,邀請國外富有經驗的人才作為師資,多舉辦研討會進行交流與經驗分享;產業界也需要利用實習或建教合作,進行人才的培養與教育,「產官學研的力量是發展的基石。」

    提到技術面,Noel說,研發屬於無形的創意,需要知識與腦力的融合運用,而成果常難以具體衡量;但是,在政府政策性輔導、鼓勵民間投資,以及計畫性人才 培育;再加上政策上誘發應用面的市場需求,將能有效趨動供應面的投入,市場競爭機制因而活潑、能源議題獲得部分解決,這種實際案例,不難從美國、德國、日 本等國家,對綠色產業投入的經驗與過程看到。

    「太陽能產業最具價值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在於系統整合,從設計、建造、完工到運轉。利用光電板和熱量採集器等裝置,使太陽能有效轉化光和熱,透過不同形式,廣泛應用於政府、工廠和家庭。」Noel特別強調普遍裝設太陽能設備的重要性。

    檢視微笑曲線的概念,Noel所言的應用整合,儼然會開創出一種「笑口常開(The beam of integrated application )」的運作,透過組裝製造的牽引,以及技術專利與品牌服務兩點的連結,在私人家庭、民間企業、政府公部門上不斷擴張應用,成本將會降低,廠商獲得合理利 潤,太陽能產值將有很大機會,更上一層樓。

    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Noel 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前往美國柏克萊深造,取得博士學位,接著在IBM工作,晚上自行研究,自問:「科技產業已發展到目前的階段了,下一步該是什麼?」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與思考,後來與能源因緣相遇,進而走出創業一片天。

    Noel並沒有在IBM待太長時間,辭職後、創立NSESI之前,其實一直在液晶顯示器研發上累積實力,並做網路技術的顧問。2001年,大陸開始提倡太 陽能等新能源,並派專家學者到紐約參加國際能源會議,Noel因在華爾街工作之便,得以結識大陸東北理工學院、北京大學化工研究所教授,推誠切磋未來科技 議題,2002年正式與大陸的大學、研究機構作學術交流,2006年合作發展出商品化的太陽能光電板,並把NSESI定位為系統整合者,結果生意一戰成 功。

    像其他重點科技發展一樣,發展開端都是為軍事用途。太陽能發電的研發亦然,初期提供人造衛星運作的電力。但在1970年能源危機後,各國開始投入進行研 究,卻因成本高、電能轉換低,因而陷入沈寂;到1990年,半導體製造技術成熟,生產成本下降,太陽能的商用價值才逐漸顯現。

    Noel分析說,之所以會獲利驚人,原因有兩個面向:一是擁有美國太空梭總署(NASA)太陽能光電板的技術與合作,同時也接到美國政府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合作案;二是太陽能產業系統整合者(System Integrator),目前還屬於開拓之地。

    Noel為NSESI的總裁指出,自然源動力系統公司(NSESI)是一家跨國公司,標舉「潔淨生活美好未來(Clean Living For A Better Future…)」,就是看到明日能源產業與生活的關係,在全球在原油漲價、環保與暖化問題之下,幫助人類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將來。自2005年以來致力於 開發新型可替代能源產品,包括太陽能光電板、電池、太陽能加熱面板、熱水器和生物燃料。

    最後,他還提到與Coachmen工業與NSESI合作研發利用生物燃料和太陽能的新型RV房車(圖二),以及太陽能供電(Solar Electric Packages)、熱水套裝組合(Solar Water Heating Packages)與解決方案,在美國伊利諾州、政府單位、民間住宅與商業大樓應用的情況。

    結語

    透過電話訪問Noel,白日與黑夜的兩地,擋不住傳輸的熱線;能源與綠色產業的吸引力,道不盡無限商機的未來,Noel強調:「企業的眼光應該放遠,不應急功近利。」他的獨到與遠見,這幾年間就可以證明。

    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 | www.cyberone.com.tw -《中國網絡解析》- iPhone還沒有很好理解通信產品是怎麼回事

    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 | www.cyberone.com.tw -《中國網絡解析》- iPhone還沒有很好理解通信產品是怎麼回事: "ChinaByte 項立剛╱北京特稿"


    very good article and viewpoints!
    I read so many of news, articles, and reviews about i-phone recently. But this guy really gets the point! "Connection" should be reliable anywhere and any time. That's the spirit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omise. Why do we need a phone, which is more like a toy since it doesn't guarantee usable all the time due to limited battery life?

    i-Phone sucks. I guess that's why i never liked Apple. How can such a practical Capricorn like something focused so much on design, beautiful, style... blabla but at the cost of losing the basic usabilities?

    Thursday, September 13, 2007

    the ThinkPad Reserve from Lenovo - New York Times

    Product Information the ThinkPad Reserve from Lenovo - New York Times

    http://www.thinkpadreserve.com/

    Oh, my god, I have to give a crazy laugh about this.
    真是醜到爆了 而且最嚴重的,一點也不用心
    這簡直就是把x61用皮筆記本包一包就拿出來賣阿
    完全沒有設計的一體感,兩種素材的融合超突兀,顏色也很醜。

    雖然不喜歡Asus S6,但是他至少質感還是有,更別提那些日系的機種。
    找到mobile01的比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59&t=162669
    Toshiba × Excite,限量一百台夢幻皮革機
    http://media.excite.co.jp/ism/063/

    Lenovo真的只有讓我無言了,網站的flash做得那麼漂亮,可是重點無法強調,我想看配備電腦轉來轉去完全點不到重點,也找不到條列式的地方。 @@
    產品更是本身整個遜掉了,product design and marketing究竟在做什麼阿? @@
    廣告男主角,我想應該是大人物事業部經理等級的人振振有詞的說要創造一種premium的生活,taking thinkpad to the next level, take your technology with you and suceeding但是卻連最基本的質感都弄不到只覺得很諷刺阿。
    IBM是工程師的最愛,受到喜愛的點應該就是他的樸實無華卻又很強大吧(工程師特質?),所以大家也就接受了他的外表滿意他的 performance。現在要用個奢華路線卻又不倫不類?死大陸仔在搞什麼阿 @@

    As commutes begin earlier, new daily routines emerge - USATODAY.com

    As commutes begin earlier, new daily routines emerge - USATODAY.com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07

    鎧應科技數位看板成功於歐洲Tallink渡輪裝設啟航

    鎧應科技數位看板成功於歐洲Tallink渡輪裝設啟航

    2007 08 20日,台北

    航行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與愛沙尼亞首都塔林之間的Tallink新渡輪-M/S Star,已委由芬蘭知名的影音設備整合商Electrosonic Lightinen,成功導入鎧應科技的數位看板解決方案,提供往來的乘客最新、最動態的訊息。

    Tallink
    新渡輪-M/S Star已於去年十一月在赫爾辛基正式命名,並於去年四月五日開始於赫爾辛基與塔林之間往返航行,其單趟航程僅需約二小時。M/S Star設有一個120個座位的商務貴賓室,及一間能容納250人的觀景休息室,可供私人聚會之用。這艘渡輪總共能容納1900名乘客,並於多層的車輛甲 板搭載多達450部車輛。

    芬蘭Electrosonic Lightinen經多方評估後,選用鎧應科技完整的數位看板解決方案(http://www.electrosonic.fi/star.html), 成功架設於M/S Star渡輪內的冰淇淋售貨台、漢堡店、比薩店、點心吧、入口與商店區等區域。整艘渡輪共使用29個大小尺寸不同的螢幕,每個螢幕都連結一台聯網型的數位 看板播放器SMP-PRO2,所有的播放器皆經由鎧應CMS伺服器的管理網頁,進行中央排程控管播放的內容。其中,在點心吧共裝設10個螢幕,顯示不同的 菜單與價格表;在入口及商店區,螢幕則顯示廣告與各式資訊。

    ---

    WOWOWOW! The new Tallink
    It looks quite cool and I am so proud it's from the tech com of Taiwan.
    I wish I can sail with it.

    Monday, September 10, 2007

    BBC 中文網 | 2007/09/09

    BBC 中文網 | 中國報導 | 一次不能報道的報道

    回到北京一世午夜,街上燈火通明,高樓林立。

    這就是中國願意讓世人看到的景象,但是在繩油,卻是另外一個中國,一個不被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的中國。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要求建設一個"和諧社會",但是在離北京三個小時車程外的地方,那裡的官員好像沒有聽進去。


    BBC 中文網 | 中國報導 | 面對慘痛歷史的危地馬拉

    My friend, Otto.
    He surely belong to the merely 1% who own the majority of the country with such a bloody and dark past.
    I am happy to be born here, which may not be the best but must much better than many other parts.


    Wednesday, September 05, 2007

    中移動新政策 幾家歡喜幾家憂

    中移動新政策 幾家歡喜幾家憂

    2007年08月23日17:29
    在中國快速成長的手機上網市場﹐正在上演一場小蝦米與大鯨魚的爭鬥﹐到現在為止﹐似乎鯨魚仍佔據著上風。

    作為全球最大手機市場的領跑者﹐中國移動有限公司(China Mobile Ltd., 簡稱﹕中國移動)正積極向無線互聯網領域推進﹐而那些實力較弱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則被逐漸排擠出市場。這是一場競爭﹐一方是中國最大的國有企業之一﹐另一方是眾多新創業公司﹐而目前的戰勢則凸顯出國有企業即使是在中國最具活力的的市場上也依然佔據著明顯優勢。

    儘 管運營商與網絡服務供應商之間發生爭鬥的情況並不罕見﹐但在中國這個規模龐大且發展迅速的市場﹐這場爭鬥尤其引人矚目。中國移動是全球擁有用戶最多的無線 通訊運營商﹐掌握了中國約5億手機用戶中的近3.38億。就像眾多無線運營商一樣﹐中國移動也逐漸在網絡數據服務的發展中看到了未來的商機。

    花旗走上大眾路線

    花旗走上大眾路線:
    "Citigroup's Asia Plan: Keep Elite, Woo The Masses"

    Tuesday, September 04, 2007

    在航空業的亂流中領航

    在航空業的亂流中領航

    儘管許多朋友都出於好意給出了反對意見﹐但莊碧蓮還是在2006年加入了新加坡廉價航空公司捷星亞洲(Jetstar Asia Airways Pte. Ltd.)擔任首席執行長﹐從而成為了亞洲航空業中唯一一位女性掌門人。

    朋 友們之所以會反對並不是因為莊碧蓮缺乏高層管理經驗──恰恰相反﹐她過去近30年中在製造、工程及旅游業裡都創下了輝煌的戰績﹐而是因為這位兩個孩子的母 親此前從未涉足過航空業﹐而且捷星亞洲首席執行長的寶座頻繁易主﹐在公司2004年成立以後的兩年中有三位男性首席執行長來了又走。

    莊碧蓮走馬上任之時正值捷星亞洲在與另一家廉價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支持的欣豐虎航(Tiger Airways Pte. Ltd.)激烈搏弈後的調整期﹐而該公司2005年7月與前競爭對手惠旅航空(Valuair Ltd)合併後的磨合期也仍未結束。莊碧蓮上任後僅一個月﹐捷星亞洲就需要其母公司、澳洲航空公司(Qantas Airways Ltd.)持股44.5%的OrangeStar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輸血”3,120萬美元﹐而且該公司還不得不削減機隊規模以減少虧損。此時﹐以女性身份領導航空業這個男性王國反倒是莊碧蓮所面臨的最不稱其為 問題的問題了。

    目前捷星亞洲已經成立三年了﹐這足以粉碎許多航空業分析師對其注定要夭折的預言。眼下﹐公司已將自己的航線網絡從新加坡擴 展到了八個國家的13個目的地﹐這還不包括澳洲航空公司旗下捷星航空(Jetsta)供其分享的航線網絡。現年54歲的莊碧蓮日前表示﹐捷星亞洲在 2009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莊碧蓮出生在馬來西亞一個貧寒的家庭中﹐在七個孩子中排行第三。赤手空拳的她1974年滿懷 雄心地來到了新加坡﹐先是在這裡接受了工藝學教育﹐然後在英國的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取得了生產工程專業的學士學位﹐而後她通過在職學習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從1975年開始﹐莊碧蓮先後供職於 Singapore Precision Industries及United Motor Works﹐並在加入捷星亞洲之前擔任了Singapore Mint的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她還在酒店及旅遊集團勝科工業(SembCorp Industries Ltd.)下屬的幾家公司擔任董事。

    本報記者日前在新加坡採訪了莊碧蓮。

    《華爾街日報》(以下簡稱WSJ):您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您從中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是什麼﹖

    莊碧蓮﹕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六歲時在我馬來西亞的家門口賣菠蘿。當時生意不好﹐我就呆坐在那裡等過路人來問價。我後來認識到寫一塊招牌和搞一些特惠活動就會給銷售帶來非常大的推動。這是我第一次領教好的廣告和促銷活動所能帶來的威力。

    WSJ:誰在如何做買賣上給了您最好的建議﹖

    莊碧蓮﹕是我的父親。他教育我說不論做什麼樣的生意﹐我首先應該做的是把大家談妥的錢收到手。從根本上來說﹐這意味著要在頭腦中把每一樁交易的目的考慮清楚。我們應該評估那些隨時間而發生變化的風險因素﹐並基於事情的進展以及資源的調配情況作出決定。

    WSJ:一個沒有任何航空業經驗的女性會在業內面臨怎樣的挑戰﹖您對於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有何建議﹖

    莊碧蓮﹕只要你擁有這個工作所需的專業能力──無論是管理上的還是技術上的﹐那麼這個行業是否由男性主導就都不在話下。如果你瞭解你的工作﹐那麼你就會被當作專業人士來對待。這也和個人適應環境及自我調整的能力息息相關。我的建議是永遠試著在問題面前先發制人、不打無準備之戰﹐並對細節保持關注﹐這一點對於女性而言應該更具優勢。

    WSJ:有沒有一本書是您最喜歡的商業寶典﹖

    莊碧蓮﹕中國古代兵法《三十六計》。我覺得最有用的一例是孔明借鑒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所上演的“借東風”﹐這說明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條件為自己創造最大的利益。捷星亞洲作為一家資源有限的廉價航空公司﹐必須經常把其他企業的資源為我所用。舉例來說﹐公司曾經參加了大型購物中心和信用卡公司舉行的聯合促銷活動﹐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像。另一個例子是捷星亞洲和7-Eleven便利店締結了合作關係﹐允許乘客在多家商店支付票款。在越南﹐公司也和一家快餐店建立了類似的合作關係。

    WSJ:有沒有什麼管理原則是你希望自己能在入行之初就瞭解的﹖

    莊碧蓮﹕風險評估和管理﹐當前的信貸危機更凸現了控制風險的必要性。在航空業中﹐我們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是燃油成本及匯率問題。

    WSJ:有什麼事情是你希望每一個新員工都能夠瞭解的﹖

    莊碧蓮﹕他們應該知道如何做到“增值”﹐並在短期成本和長期利益之間作出權衡。如果一個新員工想要對資源加以利用﹐他們應該知道如何衡量這些資源﹐即完成工作所需的時間、資金、人工等要素。他們應該常常自問﹕部署這些資源能夠帶來什麼好處﹖

    WSJ:對你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技術是什麼﹖

    莊碧蓮﹕黑莓(BlackBerry)﹔因為它支持無線郵件(Pushmail)和日記功能。還有就是我的多焦點眼鏡﹐因為採用了新的鏡片拋光技術後﹐外觀上就看不出來它是一付雙光眼鏡了﹐而且我無需隨著看近景、遠景而隨時摘戴它了。

    WSJ:在你的管理生涯中最難作出的決定是哪個﹖

    莊碧蓮﹕那是我在從前的工作中必須解散或關閉某一部門的時候。買賣設備是容易的﹐但只要會影響到個人﹐這樣的決定就變得很艱難。我必須花時間和資源來幫助他們找到新工作﹐並幫助他們調整狀態。

    WSJ:你對自己作出的哪項管理決定最為滿意﹖

    莊碧蓮﹕當我推動我的手下從本已安逸的位置上再有所突破時。或許人們會說這是女性的直覺﹐但有時候我知道一個人的優勢可以在另一個部門或國家得到更好的發揮﹐儘管他們自己對這一點都不能相信。我會一直幫助他們﹐當成功到來時我會為他們感到高興。

    WSJ: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所應該具有的最重要品質是什麼﹖

    莊碧蓮﹕創造價值、管理資源、有效溝通以及分享經驗的能力。還應該知道如何以友善的方式表達反對意見﹐同時又能從他人身上學到東西。

    Tor Ching Li

    --

    she is amazing and definitely a great person and leader!
    many of her words inspire me.

    中國綜合症

    中國綜合症 2007年07月17日11:49

    Quoted:
    "拋開短期利益﹐新世紀中不是哪個國家能造出最便宜的火花塞誰就能成為主導﹐真正的主導者應該是創新者和企業家﹐而這正是美國所具有的資產﹐無人與之媲美。創新──而非效仿──不僅能創造就業機會﹐還能幫助美國經濟在新世紀中繼續一馬當先。

    隨著我們開始對中國進口品實行深入細緻地審查﹐未來的產品召回範圍無疑還將擴大。記住﹐這些召回事件不僅讓我們瞭解中國﹐也讓我們瞭解美國。壞事中好的一面是什麼?就是讓我們看到了自己內在的優勢。"

    科技產業大搬風

    知名企業的高階主管紛紛離職,意味著產業和公司政策的大幅調整與變動?
    or it's quite natural that people come and people go?

    索尼愛立信總裁辭職 | 9/4
    索尼愛立信週二宣佈﹐邁爾斯.弗林特已經決定辭去該公司總裁職位。
    雅虎全球銷售執行副總裁格雷戈里.科爾曼將離職﹐這是雅虎總裁蘇珊.德克爾週三對員工宣佈的管理層重組的一部分。
    谷歌首席財務長將辭職 | 8/29
    谷歌稱﹐公司首席財務長喬治.雷耶斯計劃離開公司﹐從而成為首批辭職的高層管理人士之一。

    see the earnings and employees number since 2002, wow, what a huge exploding increase!


    from WSJ Chinese

    3i投資小肥羊的戰略眼光和價值奉獻

    3i投資小肥羊的戰略眼光和價值奉獻:

    3i的“需”與“給”

    3i的每項投資都有五個“需”和五個“給”。“需”是對投資對象的要求﹐“給”則是3i將給投資對象帶來的回報。五個“需”是:高增長行業里的領頭羊、可 增長的商務模式、良好的財務業績、優秀的管理團隊、國際化的發展戰略。高要求下﹐高回報自然可期﹐於是有了五個“給”:對企業管理的戰略性建議、用以發展 企業的靈活穩定的資金、行業領域里的關係、投資行業的豐富經驗、國內外的人脈網絡。

    王岱宗認為﹐對於投資方和被投資方來說﹐投資是一件雙 贏的事﹐企業若有志願做大﹐則需要有開明的思維﹐有全局觀﹐不要怕分一杯羹給別人。當然在考慮投資方的時候遠見則不可或缺﹐對於一個有雄心的企業來說﹐尋 找的不僅僅是資金﹐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企業共同成長的合作伙伴﹐能夠提供額外價值和服務的partner, 這樣選擇的投資﹐才能給企業帶來最大的利益。

    (編者按﹕Samantha Northey系3i駐北京亞洲區營銷主管﹐曾供職於中國英國商會。)

    Saturday, September 01, 2007

    癌症的化學治療

    癌症的化學治療

    (四)有那些副作用?將持續多久:

     既然化學治療會消滅生長快速的癌細胞,當然也會影響正在生長的正常細胞,例如:造血、胃腸、口腔黏膜,以及髮根等細胞。至於其它的器官,例如:心臟、腎臟、膀胱、肺臟、以及神經系統也或多或少會受到侵犯。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嘔吐、禿髮、倦態,其它則為出血、感染以及貧血。

     化學治療之副作用會持續多久?大部份副作用在化療後會漸漸消失,恢復的快慢與您本身的身體狀況以及所使用的化學藥物很有關係,所以有的很 快恢復,有的須數月,甚至有的是終其一生皆受影響。假如有這些情形,應儘早與醫師討論,以便能預防更進一步副作用的產生,甚至可能需改變治療方式。

    (五)那要如何克服這些副作用:

    1.噁心和嘔吐:

     有一些抗腫瘤藥物引發大腦的嘔吐中樞,而導致引起噁心和嘔吐反應,甚至長達一兩個星期。通常醫師會給您一些藥物來幫助您預防胃部不適的感覺。下列可幫助您減輕噁心和嘔吐的現象:

    1.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
    2. 治療前不要吃太多的東西。
    3. 避免在進餐前或中過度喝水,可減少飽脹感。
    4. 避免太甜膩,或者油炸的食物。
    5. 覺得噁心時,試著以深呼吸來緩解。

    2.腹瀉:

     腹瀉現象持續超過一天或覺得腹部疼痛、絞痛,就必須去看醫師。控制腹瀉方式有:

    1. 少量多餐。
    2. 食用清淡流質飲食。
    3.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
    4. 避免食用牛奶或奶類製品。

    3.處理口腔和咽喉潰瘍:

     有些抗癌藥物會引起口乾舌燥、潰瘍、刺痛等副作用。下列幾點建議可以幫助減輕現象:

    1. 避免一些過酸的果汁或刺激性食物。
    2. 保持口腔清潔,避免感染。
    3. 大量飲水,每天攝取以2,000-3,000cc水分。
    4. 使用軟毛牙刷刷牙,可以減少口腔組織受傷害。
    5. 避免使用含酒精及過鹹的漱口水。

    4.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抗癌藥物會影響骨髓的各種血球的製造,例如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

    1. 紅血球:
       紅血球是攜帶氧氣到身體各部位,當紅血球降低,就會產生貧血的問題。貧血時,您會覺得容易疲倦、頭暈、心悸,或者呼吸急促,如果有這些症狀,必須立刻告訴醫師。下列幾點建議可以讓您較舒適:
      (1)充分的休息及營養,以加速體力的恢復。
      (2)減緩行動速度,可避免頭暈以及心悸。
      (3)若紅血球過低,醫師可能會幫您輸血,以便改善貧血的不適感。

    2. 血小板:
       體內的血小板具有幫助血液凝固而止血的功能。當血小板降低時,就會產生出血的問題。所以若您發現身體出現出血點或血斑、刷牙流血、經血不止,甚至血尿或血便,如果有這些症狀,必須立刻告訴醫師。下列幾點可避免產生意外:
      (1)不要亂服用任何藥物,尤其含阿斯匹靈類的感冒藥或止痛藥。
      (2)避免從事激烈的運動或活動,以減少受傷出血的機會。
      (3)當您有上述出血症狀時,要立即告訴醫師。

    3. 白血球:
       白血球能幫助您抵抗外來的細菌感染並保護身體,所以一旦白血球的製造減少,會使您成為容易被感染的危險群。下列幾點可避免或預防感染:
      (1)要儘可能保持乾淨衛生,要經常洗手。
      (2)儘可能少到公共場所,避免和患有感冒、水痘等傳染病的人接觸。
      (3)每日如廁後,肛門部要保持乾淨乾燥。儘量用水清洗,並避免用衛生紙過度擦拭導致破皮。
      (4)避免生食,儘可能食用煮熟食物或水果罐頭。

    (六)化學治療結束後應注意事項:

    1.一般必須再度評估是否達到我們預期之治療目標。

    2.偵測是否仍有癌細胞的殘留,決定是否需再進一步治療。

    3.評估病患營養的狀態和維持、造血機能的回復、以及心、肝、肺、腎臟等器官的受損程度,以便將來給予適當的照顧和治療。

     目前癌症化學治療方面,不但在五年存活率顯著提高,同時顧及治療的生活品質亦被重視。所以,對癌症應有新的認識與瞭解,才能在這癌症的陰影裡獲得克癌之利劍與保護之強盾,才能在這艱辛的抗癌之路,戰勝癌症。

    Saturday, August 25, 2007

    IPTV

    IPTV的技術與應用趨勢

    淺談IPTV經典技術

    DIGITIMES 科技網-ICT Report: "
    DIGITIMES Research(大椽研究中心)預估全球ICT(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市場規模超過2兆美元,此一市場所對應的是一個規模極為龐大與錯綜複雜的產業。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報告以產業別區分,但產業發展是跨 領域,業者往往因此需花相當代價,才能取得所需資訊,且難一窺全貌。DIGITIMES Research的ICT Report是以資通訊技術為核心,貫穿產業上中下游與終端消費市場,探討產業與市場重要趨勢、景氣變化、大廠營運策略等,為台灣最具時效、專業與份量的 產業報告服務。
    "

    Wednesday, June 27, 2007

    多逛街 掌握股市脈動 - Yahoo!奇摩理財

    多逛街 掌握股市脈動 - Yahoo!奇摩理財:

    多逛街 掌握股市脈動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王鈺棻 2007/06/26
    逛街,就是一個好方法。像全球知名的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及彼得‧林區(Peter Lynch),他們精準的投資眼光都是拜逛街所賜。林區就曾說,與其聽信鄰居報明牌,投資連做什麼都不知道的公司,不如利用時間帶小孩逛逛附近的賣場,更 能挖到寶。

    另外,美國華爾街還有一個流傳久遠的「擦鞋童理論」,也就是說,連路邊的擦鞋童都在問股票訊息,也想進場買股票的時候,就表示股市已經過熱,賣點已經到了。試問,如果沒有逛街,怎知擦鞋童也在問股票了呢?

    了解逛街對投資的重要性後,接下來要告訴您,逛街可不只是走馬看花,隨便花錢就可以掌握投資趨勢喔!逛街先要看人潮,人潮愈多的地方,表示東西受歡迎程度 愈高或愈新奇;另外,一般人常去的大賣場、3C賣場都是觀察景況的好地方,如果能再加上一張好發問的嘴,保證您能收集到第一手的投資訊息。例如我們對經濟 景氣的敏銳度並不如專業人士,不過到大賣場看到衛生紙、油、雜糧等的價錢上漲,這可能和紙漿、民生大宗物資等原料成本有關,再當個好奇寶寶進一步詢問業者 售價為何改變,就可以找到明牌。

    前幾年愛之味蕃茄汁大紅大紫也讓愛之味的股價節節高升,如果那時您去逛大賣場時,便發現愛之味蕃茄汁的銷售狀況良好,且有多家業者跟進推出類似產品而去買 愛之味的股票,相信一定獲利不少。此外,超市若有推出試吃活動,您一定也要去試試口味,這表示有公司推出新產品,吃吃看這新產品合不合口味,看看試吃後買 產品的人多不多,如果反應良好,您也可多加留意這家公司。

    台灣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尤其台灣的股票焦點多在電子股身上,因此要挖到寶,3C賣場更要好好逛逛。看看尺寸愈來愈大的液晶電視、款式推 陳出新的彩色手機、更輕更薄的筆記型電腦、功能更多畫素更高的數位相機、輕巧又具個人化風格的MP3……等等,再問問業者各款式品牌消費者的反應度,就可 以很容易嗅出市場需求,而抓住市場脈動。

    台灣的電子科技公司多是從是OEM代工生產或是相關零組件的供應商,因此當您了解趨勢方向後,如不知台灣有那些業者參與生產製造,可以要求下單券商的營業 員協助,或請教他們該產業有哪些企業受惠;有時相關的股票會有一大堆,讓人不知從何選擇起,這時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挑選產業龍頭股,也許龍頭股的股 價表現不會是最好,但是一定在平均水準之上。

    像蘋果電腦推出ipod,在市場上引爆風潮,不僅使得蘋果的股價創新高,台灣多家iPod零組件供應商如正崴、台達電、英誌、今皓….等公司也紛紛受惠,股價受到激勵。

    逛街是一種對生活的觀察,藉由逛街投資獲利,不但可行,而且並不困難,從現在開始,希望逛街不僅只是花錢消費滿足您的慾望及所需,也希望您能從中挖到寶藏、找到金礦回家!

    A Look at Radio Silence When Copyright Law Reform Goes Terribly Wrong

    FindLaw's Writ - Mak: A Look at Radio Silence When Copyright Law Reform Goes Terribly Wrong

    This Tuesday, June 26, is a "day of silence" on which webcasters will protest the hike in Internet radio royalty rates, scheduled to become effective July 15, and to apply retroactively to January 1, 2006. Webcasters have also asked the 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D.C. Circuit for an emergency stay of the rates ruling.

    The webcasters have an excellent point: Instead of increasing rates enough to properly compensate rights holders and encourage creation, the new rates are so unreasonably high that they are threatening the survival of an entire industry. Unless the new regulations are successfully repealed, the new rates will result in true perpetual "radio silence" for thousands of online radio stations - a loss for rights holders, distributors and consumers alike.


    Tuesday, June 26, 2007

    我幹嘛要開談公共議題的部落格?

    死老百姓顏九笙。:我幹嘛要開談公共議題的部落格? - 樂多日誌:

    我自己弄這個部落格的最主要目的,其實,呃,不是推動制憲(老闆請原諒我),我的言論也不代表我的工作單位(我們單位另外有發言人),只代表我自己。 我是為了和「過去的我」一樣,覺得無力改變一切、不想參與公共事務的人而寫的。我工作單位的目標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人民」願意參與就使不上力了,其他 社運團體的目標也一樣,力量都必須來自一般人的參與。如果一般人根本對公共事務提不起了解的興趣,那參與就更不可能了。那麼,引起興趣大概是第一步。我想 做的就是這個:引起你的興趣。那麼,有一天或許你就會走出去參與,然後我們就終於有力量改變現狀。

    無恥的建築

    無恥的建築
    作者:阮慶岳。摘自《中國時報》960316-17

    現代建築發展近百年,開山始祖的包浩斯當年懸心掛念一切皆為窮苦勞工,一個世紀下來,現代建築卻成了各方權力角勁的擂臺與蓬島瑤台……

    孔子說:知恥近乎勇。這話我從小聽到大,已經有些厭膩與麻痺的感覺。

    日前承邀請,與六位建築藝術界人士,共同品評台灣當代建築之「極惡、極醜」者。我被派作主席,不能投票也不得發言,但一個下午聽眾人殺伐下來,忽然覺得「因無恥而近乎勇」的建築,可能才更貼近台灣的現實呢!

    是的,我們其實正活在充滿了「無恥」個性的建築環境裡。

    這活動是由網友主動拍照品評並提名,然後由專家學者群,先選出共12件入圍,再從中評出專家版與民眾票選網路版的最後三件得獎作品。那天順利出爐了專家版作品,由台北市建成圓環、嘉義表演藝術中心分居前二名,嘉義市政府與雲林縣議會共列第三。

    上屆在入圍十件中獨佔五件,並以中台禪寺勇奪網路版冠軍與專家版第三名的李祖原建築師,此次再以建成圓環奪魁,果然依舊是眾矢之的,當事者可能會在家裡大呼倒楣冤枉,大概是忘了去安太歲了吧!

    樹大本來就招風,古今中外皆如此。2005年底著名的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邀請了15名以美國建築專家學者為主的評審團,選出世界「十大最醜建築」。入選者多為天王級的建築師,首獎是耗資台幣逾四百億,由「高科技」建築師羅傑斯所設計的倫敦千禧宮,這座本想與天地共長久的「偉大」建築,卻落得如此不堪下場,英國政府必然悔不當初。

    羅傑斯在70年代設計了龐畢度藝術中心,雖然毀譽參半,畢竟為他贏得一線的位置,此番出手,卻泥巴磚頭齊飛,評審說:「很難不討厭這一座耗資龐大、又同時擁有一個自命不凡名字的建築」,並直接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醜東西」,羅大師的確有必要閉閉門思思過。第二名得主是「華人之光」貝聿銘的克里夫蘭搖滾名人堂,第三名也是高科技代表的蓋瑞大師,得獎作品是西雅圖的體驗音樂館,這座同屬天價級的建築,是微軟老闆保羅艾倫的血汗錢投資的,不知心頭淌血否?

    李祖原作為台灣當代建築的代表人之一,譬如以敦化北路的宏國大樓作論,完全當之無愧,但這不表示他的建築符合民意與評論者的口味。他屢遭詬病的建築,例如國民黨中央黨部、台北101與中台禪寺,都是代表政治、資本與宗教等具有強烈權力宣示姿態的建築,在高倡民意為天的年代,這種自許天命位置的建築,受撻伐並不意外。

    建築師當然可能是無辜的代罪者,因為他們本是權力的服務人,但無論如何,創作者還是得自己面對作品,無可遁逃。李祖原現象,事實上反映了台灣民意,已由過往權力者掌控的「大建築」心態中逐漸脫困,也暗示貼近常民現實的「小建築」,可能才是未來真正能與民同歡的建築。

    政治性建築是台灣近年最能反映這樣「天子心態」的建築,號稱以民為尊的政治家與議員們,卻見不出謙卑委婉的姿態,微型的紫禁城與圓明園,四處可見。去年專家版的冠軍是台南市政府,今年得獎的嘉義市政府與雲林縣政府,繼續反應政治權利者囂張姿態的不討民喜。

    現代建築發展近百年,開山始祖的包浩斯當年懸心掛念一切皆為窮苦勞工,一個世紀下來,現代建築卻成了各方權力角勁的擂臺與蓬島瑤台,民意究竟如何,早已置之度外,也幾乎沒有發言權。

    英國電視4頻道,曾在節目「毀滅」裡,由民眾提名出覺得最該被毀的建築,經專家挑出其中十件最「破壞環境」的候選者,再由民眾選出首選,節目單位說會負責將之拆除並重建。結果民意反映熱烈,甚至有一小鎮名叫坎伯諾爾德,鎮民集體提名自己的家鄉,希望該鎮全部剷除重建,浴火重生的決心,令人膽顫心驚。

    不僅市井小民心有怨懟,曾經天真可愛的英國查理王子,也一度不知天高地厚誤踩地雷。在80年代後期他登高疾呼,表示現代建築極醜,強力鼓吹傳統建築與舊市鎮之美,並出資創辦一份建築雜誌,以示與民意同依歸的決心毅力,結果卻被建築專業界大舉圍攻,孤島終招口水淹沒,深宮大院裡的銀王子,只好落荒而逃、不了了之,從此不問建築情事。

    那麼,現代建築究竟有沒有背離民意?

    若就近觀看這二十年,不斷企圖偉大化的建築此起彼落、落英繽紛,商品化現象甚囂塵上,這與全球品牌的殺伐擄掠你死我活,精彩度不相上下,也可能在心態上及實質上,根本有著某些裙帶牽扯關係。

    也許這些過度炫耀與誇張的建築,有著心理學上某種集體狂歡的療效,因此是必要之惡,然而常民日日的平淡作息,可能還是要比節慶狂歡更為重要的吧!

    日本中生代建築師塚本由晴,在他花幾年走遍東京大街小巷後,所寫出來的「東京製造」裡,問著自己東京建築究竟是什麼?他思考著為什麼他所日日見到的東京建築,與雜誌上月月刊登那些時尚美麗的東京建築,居然完全不同。他望著這些在日常中顯得滿目滄夷的「無恥建築」,完全不知所措。

    他所描述的東京,某個程度上與台灣城市的經驗很類似:「國外旅行後,特別是從歐洲回到東京時,總為巨大的不協調感所震驚:建築物上有電車或道路穿梭、高速道路蜿蜒地跨在河川上空、車子可以開上直達大樓六樓屋頂的斜坡、而住宅區中的高爾夫球練習場,看起來就像個大籠子一樣。在歐洲主要城市,還使用著上世紀的建築物,所以從建築物的新陳代謝來看,還不能說已經現代化。相反地,在東京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是這三四十年來利用現代化技術建造出來的。寡廉鮮恥的用途組合及空間構成,憑藉現代技術出現在都市裡。可是容許這種狀態存在的東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城市?與同樣使用現代建築技術的歐洲現代主義建築,不是有天壤之別嗎?」

    他在思考究竟該向東京已經存在的常民建築學習,還是該繼續向歐陸遙遠的神話作學習?塚本最後毅然揮手告別那個遠方的神,並擁抱讓他覺得有無恥感的現實東京:「吸引我們的,並非建築上的構成美學或形式,而是以憨直對應周遭環境與內容為優先目標的建物。我們懷抱著夾雜愛與輕蔑的感情,稱它們為『濫建築』。這些幾乎全叫不出名字的建築並不美觀,所以在迄今的建築文化中幾乎都未曾被評價。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類的建築好像很爛,應該是被否定的對象。不過仔細觀察還是有一點可取之處:從透過建物的形式,來觀察東京的現實這點來說,我們覺得『濫建築』比任何建築家的作品都好。

    塚本體會到接近現實的常民建築,才是時代的代表建築文化,而非那些樣版的「做作建築」。台灣的當代常民建築,幾乎從來就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譬如台灣百分之九十建築最愛用的磁磚建材,也成了陪葬品的屢遭羞辱,優秀建築師視之如瘟疫,不近身也不聞問。

    建築師們普遍依舊嚮往著歐美日本雜誌上,那些建築所愛用的金屬、玻璃或石材,對於磁磚為何成為台灣民間首選,幾乎以不屑的態度作應對。磁磚的存在,有其經濟與技術考量作背景,或因台灣多雨又施工不佳,磁磚可成為良好的另一層防水庇護,並且空氣不潔,磁磚容易讓雨水自動沖洗清潔等現實因素所形成。

    磁磚無罪、台灣的現實無罪,只是需要被正視罷了!

    塚本最後幾乎悲欣交加的決定誠實面對東京建築,並允諾自己成為平凡「小建築」的設計者,不再清高與社會環境的現況劃清界限。這樣的態度可能就是台灣建築界最待被挑戰與轉換處,我們需要很多願意正視既存的建築文化(譬如磁磚的存在),並肯認真作出符合現實條件建築的平凡建築師,我們不再需要更多擅長為權力者抹粉擦妝的「大師」。

    民眾選出醜建築,是民意發聲的第一步,有權勢的高位者與專業者,能否真實聽到民意,是台灣建築自體性能否建立的一個重要環節,對遠方和尚與天邊神話的崇拜迷思,必須適度的自制與瓦解吧!

    無恥的建築有兩種,一種罔顧現實,一種糾結於現實中。而能放棄虛假性,接受平凡也無恥醜建築存在的現實,或就是台灣建築自我救贖的出發處。

    Monday, June 25, 2007

    Keroro歐洲軍事交流之旅,是也!

    by 李怡志: Keroro歐洲軍事交流之旅,是也!

    kawaii~~~~~~~~~~~~~~
    I want to travel in Europe with my Keroro too!

    Global Observer - darfur

    Global Observer - 資料搜尋(darfur)

    Global Observer - 蘇丹達佛滅絕危機 Crisis in Darfur(專題報導): "在蘇丹政府與南方談判之際,蘇丹西邊的反抗團體在 2003 年初發起了分離運動。 起因在於,由政府資助的阿拉伯游牧民族掠奪了他們的農地,在政府的資助下,阿拉伯游牧成為火力強大的武裝民兵,開始針對各個村落屠殺男人與幼兒、強暴婦 女、摧毀農作物、破壞水井。政府與阿拉伯民兵遂蓄意地協同彼此,欲將當地的蘇丹黑人趕出他們的家園,這塊土地就是蘇丹西部的達佛地區( Darfur )。"

    Global Observer - 國際常識(蘇丹達佛危機 Darfur Crisis): "蘇丹達佛危機 Darfur Crisis"

    接觸地球村 - 種族滅絕入侵蘇丹達佛: "充滿世界觀的部落格 "

    Saturday, June 23, 2007

    It Marcom知識+++:nVidia與Porsche第一次接觸

    It Marcom知識+++:2006年1月主題:nVidia與Porsche第一次接觸 - yam天空部落

    以文找文


    從Marketing談起

    什麼是「Marketing」?對我而言,這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
    其實廣義來看,行銷是兵法及策略的應用,因為行銷即便唸至MBA,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實戰經驗的累積。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二本書:孫子兵法及三國演義。
    所以,當自己投入Marketing這行業,發現這真的是一門必須依照靈感與創意的行業,沒有任何規劃或原則可以依循,因此其中的挑戰性也很大。

    Friday, June 22, 2007

    PowerPoint今年20歲

    PowerPoint今年20歲
    2007年06月20日15:15
    在電腦發展史上最輝煌、最具影響力、也引來最多抱怨的軟件之一PowerPoint今年20歲了。很難說PowerPoint還將有多少個生日慶典﹔挖苦這款軟件的人幾乎同願意使用它的人一樣多。

    PowerPoint曾使數不勝數的精彩演示文稿錦上添花﹐也曾讓無窮無盡的愚蠢想法穿上了圖形化的華麗外衣。它不僅出現在會議室中﹐也出現在諸如六年級的讀書報告或PowerPointSermons.com中。

    隨著這一切的發生﹐或許可以被稱為PowerPoint文化缺陷的內容給它的兩位創造者帶來的困惑、憂慮甚至是震驚絲毫不亞於其他任何人。

    羅 伯特•加斯金斯(Robert Gaskins)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早在80年代中期﹐他就意識到商業幻燈片這一巨大但尚未被人發掘的市場同正在出現的圖形化電腦時代形成了完 美的結合。許多風險投資家不同意這點﹐他們堅持認為文字格式的DOS電腦永遠不會消失。

    加斯金斯的老朋友丹尼斯•奧斯丁(Dennis Austin)負責編寫了這款軟件的主要程序﹐Mac操作系統版的PowerPoint 1.0就這樣在1987年上市了。當年晚些時候﹐微軟(Microsoft)以1,400萬美元收購了該公司(這也是微軟歷史上的第一次收購)。三年後 ﹐Windows版的PowerPoint也問世了。

    現年已是63歲的加斯金斯和60歲的奧斯丁上週接受採訪時談到了 PowerPoint的誕生以及它現在廣泛的應用。他們對技術和策略上的成功深感自豪。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對有關PowerPoint的種種批評根本 沒有進行辯解。實際上﹐獲得對PowerPoint評論(無論是贊美還是批評)的最佳單一來源就是加斯金斯的個人主頁RobertGaskins.com (上面還有大量的呆伯特(Dilbert)漫畫)。

    最嚴厲的批評也許要算來自於耶魯大學圖像大師愛德華•塔夫特(Edward Tufte)。他說這款軟件將形式提升到內容之上﹐暴露了商人將所有事情轉化為銷售宣傳的態度。他甚至表示PowerPoint對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 天飛機失事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因為一些至關重要的技術問題被掩蓋在了樂觀的幻燈片之下。

    加斯金斯沒有為此爭辯﹐他說﹐塔夫特所說的所有這些絕對正確。人們常常非常錯誤地使用PowerPoint。

    加斯金斯提醒那些質問他的人﹐PowerPoint演示文稿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提議或方案的全部內容﹐它只是思考成熟的長篇內容的一個簡單總結。他以這款軟件的原始商業計劃書為例:這個經過反復討論的計劃書共有53頁﹐而與之相配的幻燈片只列出重點內容﹐一共才十幾張。

    他抱怨說﹐自從有了PowerPoint以後﹐許多商界人士不再撰寫文件了。他們只是在編寫演示文稿﹐這些文稿只是些沒有細節、缺乏支持的概要。許多人不喜歡撰寫詳盡文件所付出的腦力勞動。

    加斯金斯和奧斯丁表示﹐問題之一在於現在PowerPoint已同Office捆綁到一起﹐這使得接觸到該軟件的人大大超過了原來的目標人群──銷售人員。當投影儀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時﹐幾乎各個房間都為播放PowerPoint做好了準備。

    現在﹐學校的孩子們也開始用PowerPoint撰寫讀書報告了。加斯金斯和奧斯丁對此深惡痛絕。他們堅持認為﹐孩子們需要按照完整的段落思考和寫作。

    不過﹐加斯金斯和奧斯丁並不讚成給PowerPoint強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斯金斯在設計這款軟件前研究了搜集來的大量演示文稿。他說﹐在PowerPoint問世前很久﹐就有這種要點格式了。

    儘 管這兩人肯定知道如何使用PowerPoint﹐但他們卻都認為自己算不上高手。他們甚至不清楚許多新增的高級功能。他們也對有些人在從事實際工作的偽裝 下花上幾個小時調整字號和字體的做法感到反感。他們常願意談起這樣一個笑話﹕麻痺反對陣營的最佳方式就是讓PowerPoint上場﹐來干擾他們的決策﹐ 一些分析師說五角大樓曾發生過這種情況。

    兩人均在90年代離開了微軟﹐目前都在從事自己的項目。上週蘋果(Apple)舉辦的開發人員會 議﹐奧斯丁一天也沒有拉下﹐他希望能跟上年輕人的思路。儘管他們兩人一致認為﹐或許可以開發一款類似於PowerPoint的軟件用於建設高端網站﹐但他 們不想把這個想法付諸實施。

    加斯金斯和奧斯丁都屬於不願自我表現的類型﹐因此對PowerPoint的知名度遠高於他們本人也沒有什麼怨言。每當他們告訴陌生人他們做了些什麼時﹐往往聽到的都是如果沒有這款軟件﹐人們簡直無法生活諸如此類的話。

    如果要說有什麼讓他們感到難過﹐那就是對PowerPoint的抱怨通常不是關於這款軟件本身的﹐而是關於那些糟糕的演示文稿。奧斯丁說﹐這就如同平面媒體一樣﹐各種各樣的垃圾都可能被印刷在上面。

    正如加斯金斯所說:如果用PowerPoint沒有做好工作﹐那麼他們用其他工具也會犯同樣的錯誤。

    Lee Gomes

    (編者按﹕本文作者Lee Gomes是《華爾街日報》專欄“Portals”的專欄作家﹐欄目內容以科技、商業及相關的主題為主。)

    Chinese WSJ.com Editor - April

    花旗中國掌門施瑞德﹕永不放棄﹗
    2007年04月03日19:16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中國區首席執行長施瑞德(Richard Stanley)的辦公室位於上海一座寫字樓的35層﹐腳下就是風光無限的上海外灘。這位闖蕩中國金融界數年、見證過亞洲金融市場數次轉折時刻的老總在自 己電話機徬立有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never, never, never quit'(永遠、永遠不放棄)。

    1981年施瑞德 加入花旗集團時只是個實習生﹐如今﹐他已坐上這家全球金融巨頭在華業務的頭把交椅﹐過去八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他全權負責花旗的中國區業務。在被公司送到哥 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攻讀工商管理碩士之後﹐他於1990年又登上了前往新加坡的飛機。1995年初震驚世界的巴林銀行(Barings)倒閉案也殃及 了花旗集團﹐正在新加坡任職的施瑞德為花旗處理了相關事宜。巴林銀行是英國最古老的投資銀行﹐因期貨投機交易失敗最終倒閉。次年﹐施瑞德被任命為花旗集團 駐曼谷的企業銀行業務負責人﹐不久又發生了波及亞洲多個國家的亞洲金融危機。

    border=0當 施瑞德1999年第一次來到上海準備接管花旗在華業務時﹐這家跨國公司在華員工僅有150名。隨著中國政府逐漸意識到開放銀行業的重要性﹐2002年初花 旗銀行成為第一家為中國公民開立美元帳戶的外資銀行。施瑞德2004年曾回到新加坡短暫任職﹐不久又重新回到在中國的崗位。

    現在﹐這 位46歲的首席執行長和他帶領的花旗在華業務已來到了最重要的轉折關口。作為全球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花旗集團一方面正縮減在美業務的規模﹐一方面又在加大 在中國的擴張步伐。中國約合2,590億美元的龐大個人儲蓄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花旗計劃今年將在中國的3,000名員工再增加25%。整整100天之 前﹐花旗正式入股有500家分支機構的廣東發展銀行(Guangdong Development Bank)﹐眼下它又開始考慮其他計劃﹐比如增持在上海浦東發展銀行(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o.)的股權。

    施瑞德出生於紐約州長島﹐太太是新加坡人﹐有兩兒一女。近日他在上海的花旗集團辦公室接受了《華爾街日報》(以下簡稱WSJ)的採訪。


    《巴倫週刊》評出年度全球CEO 30強
    2007年04月10日10:15

    許許多多的CEO在他們的企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同時也能得到華爾街嘉許的CEO就沒有多少了。

    今年是我們第三次評選年度全球CEO 30強。在遴選過程中﹐我們把目光對準了那些在金融界口碑極佳的企業領導人、那些一旦有朝一日離開公司可能會令投資者念念不忘的卓越人士。

    我們在下面列出了入選的30位CEO的名單﹐他們代表著當今世界最優秀、最關注股東價值的企業管理者。管理對企業至關重要﹐優秀的管理總是從企業最高層開始。這也是投資大師們公認的法則。

    Chinese WSJ.com Editor - June

    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弊端漸顯
    2007年05月31日11:43
    蔡昉

    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若是像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也是一個伴隨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均收入增加的自然人口轉變過程﹐那麼應對起來是不會有什麼困難的﹐它只需像其他國家一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養老保險體系便可。

    然而﹐中國的人口轉變是社會經濟發展和計劃生育強制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使得它的老齡化進程不僅是世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也是轉變速度最快的。

    按照規律﹐人口老齡化是人口轉變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然而對中國而言﹐它不但已經進入了人口結構的“黃金時期”--勞動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佔有很高比例﹐同時也比其他國家更快地遭遇到了人口老化的問題。

    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生育率大幅下降、年輕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放緩。

    由於開始年輕人口比例的下降速度超過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速度﹐生產性人口結構使中國擁有充足的勞動力供應。但隨著這一人口轉變過程的繼續推進﹐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速度將越來越低﹐而老齡人口的增長速度則不斷加快。這樣的變化給中國社會帶來了諸多挑戰。

    由 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得以在比多數發達國家短得多的時間內完成了人口轉變過程。中國人口轉變的第一階段--從高死亡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長率過渡 到低死亡率、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長率--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完成的。第二階段--從低死亡率、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長率到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長 率--在1980-2000年短短20年中就完成了。

    中國的人口結構也相應從早期年輕人口佔主要地位的典型金字塔形轉變為老年人口增加、中間年齡人口佔主要地位的近乎橄欖形。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將更趨向於老年人口多於青年人口的倒金字塔形。


    香港的失落
    2007年06月21日13:08
    鄔宏遠

    種種跡象表明﹐在未來10年內﹐香港在地區經濟和金融方面所處的獨特地位將難以保全﹐野心勃勃的大陸兄弟城市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

    Tuesday, June 12, 2007

    Rising milk price weighs on Kraft

    Kraft Foods News | Chicago Business News, Analysis & Articles | Rising milk price weighs on Kraft | Crain's

    Rising milk price weighs on Kraft


    June 09, 2007

    Kraft Foods Inc., already losing business to grocery store-branded cheese, has a new problem: soaring milk prices.

    Reduced supply, increased demand and higher production costs are jacking up the cost of cheese's primary ingredient. Milk prices, up more than 30% this year, are expected to rise even higher in the next month. That's bad news for the maker of Velveeta: Kraft counted on cheese for 19% of its $34 billion in sales last year.

    "It's going to squeeze companies like Kraft pretty bad," says Mike Hutjens, 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dairy specialist. Candymaker Hershey Co. and dairy-products company Dean Foods Co. both said last month that they expect earnings to suffer amid rising milk costs.

    Milk has joined corn, coffee and packaging as sources of escalating costs for the Northfield-based foodmaker, which is predicting lower profit this year as it spends more money researching new products. And with private-label competitors already selling cheese for less, Kraft has little room to raise prices. That all adds up to yet another obstacle for CEO Irene Rosenfeld as she tries to turn the company around.

    In mid-May, John McMillin, an analyst with Prudential Equity Group in New York, predicted Kraft would spend around $3.5 billion this year on raw milk to make cheese. Since his estimate, the price of milk has shot up to about 18 cents a pound and is expected to rise another 14% by July. It takes about 10 pounds of milk to make one pound of cheese.

    "It's a major cost for Kraft," says Diane Jaffee, a New York-based fund manager with Trust Co. of the West, which holds 18 million of the company's shares.

    Kraft, which raised prices on some products earlier this year, says in a statement it will "continue to monitor dairy prices and adjust our selling price accordingly." On an investor call in April,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Jim Dollive said Kraft's share of the cheese market fell in first-quarter 2007 but it expects "to see improvement."

    But raising prices to offset higher milk costs could drive more consumers to private-label store brands. "Consumers don't see a discernable difference between Kraft and Jewel-brand cheese," says Chicago-based Morningstar Inc. analyst Gregg Warren.

    For Kraft, there appears to be little relief on the horizon. Milk prices will reach a record high this year, says Bob Yonkers, chief economist with the Washington, D.C.-based International Dairy Foods Assn. The cause: rising prices for corn used in animal feed, strong worldwide demand for milk and whey and a drought in Australia, a major milk producer. Whey, a milk protein, is used in feed and health-food supplements.

    The price of milk is expected to decline this fall, but will likely settle at higher levels than previous average prices, industry officials say. For now, it's creating havoc for cheese producers.

    "The cheese market is a mess," says Bob Wills, owner of Cedar Grove Cheese Inc. in Plain, Wis., which makes 5 million pounds of cheese a year. "Before we start making cheese, we are already losing money at current milk prices."

    Cheese and dairy make up 75% of Kraft's North American Cheese and Foodservice division, which generated $886 million in pre-tax profit. Kraft had a net income of $3.06 billion in 2006. The company dominates the processed-cheese market with Velveeta and other brands but trails private-label brands for fresh block and shredded cheese.

    Ms. Rosenfeld is trying to create premium products that command higher prices. That's key to winning consumers, says Thomas Russo, a partner with investment adviser Gardner Russo & Gardner in Lancaster, Pa., which holds more than 1 million Kraft shares.

    "The prices aren't going to matter if Kraft is not able to innovate and drive excitement in the cheese category," he says.

    ©2007 by Crain Communications Inc.

    Monday, June 11, 2007

    OS X upgrade, iPhone may boost Mac sales

    www.kansascity.com | 06/10/2007 | OS X upgrade, iPhone may boost Mac sales

    OS X upgrade, iPhone may boost Mac sales By MAY WONG
    AP Technology Writer

    Apple Inc.'s computer business may seem like it's taken a back seat lately to its flashy younger siblings, the iPod and iPhone, but Macs are still a key part of the family.

    Apple CEO Steve Jobs is expected to use his speech at the Appl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on Monday to highlight the upcoming release of Mac OS X, showing that Apple remains a computer company even after dropping "Computer" from its name in January.

    The slickness of its designs notwithstanding, the key to Apple's success and reputation for ease of use is its software and how well it integrates with its hardware.

    Millions of Microsoft Windows users who don't own a Mac have now experienced Apple's touch by using iPods and managing their music through the iTunes jukebox program.

    If it weren't for his iPod, Andy Ahmed would have never bought a MacBook Pro laptop last winter - his first Macintosh.

    "The iPod opened my eyes," said Ahmed, of Foster City.

    The wildly popular portable player cracked open the door for many like Ahmed to a computing platform they would have never considered in the past. Along with Apple's growing number of gleaming retail stores and its catchy "I'm a Mac, I'm a PC" ads splashed across TV and the Internet, the attraction to Macs has never been stronger.

    It's not all hype either.

    After years of relatively flat sales, the number of Macs sold started to grow significantly in 2005. Mac shipments jumped 38 percent from 3.3 million units in Apple's fiscal 2004 to 4.5 million in 2005. Then they climbed 17 percent to 5.3 million in 2006.

    Analysts predict Macs will continue a double-digit growth rate, outpacing the industry, as Apple gets a boost from at least two more product debuts this year: the iPhone on June 29 and the operating system upgrade due to be released in October.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upgrade to Mac OS X, dubbed Leopard, was pushed back from this spring because Apple diverted some resources instead to the iPhone.

    But Jobs made it clear he wasn't ignoring it either: "We think it will be well worth the wait," Apple said in announcing the delay.

    Apple won't discuss the "top-secret" features or other products it might announce at the 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but it's already known that Leopard's features will include Boot Camp, which lets users of Macs with Intel Corp. chips install Windows on their machines.

    What remains unclear is how Apple will integrate Boot Camp and how much flexibility it will give users to toggle between the competing operating systems.

    A test version of Boot Camp was introduced as a free download a year ago and appears to have contributed to Mac sales already. Its planned inclusion in Leopard could lead Apple to more prominently market the feature and win yet more converts, said Charlie Wolf, who tracked Apple as a Wall Street analyst for two decades and now is president of Wolf Insights Inc., an investment consultancy.

    Already, Apple says about half of the computers sold at its retail stores are to people new to the Mac platform.

    "Boot Camp removes a barrier to switching," Wolf said. "It's like an insurance policy for Windows users."

    It certainly was for Ahmed, a clinical research manager.

    "I really had no idea Apple products were so cool until I started using the iPod," Ahmed said. But it was Apple's switch to using Intel chips, which made the Boot Camp feature possible, that clinched the Mac sale for Ahmed.

    But Ahmed never even got around to using Boot Camp. He bought a Mac version of Microsoft Corp.'s Office and Apple's presentation software program, Keynote, and found he was able to do all his work that he used to do on his old Windows-based computers.

    "The interoperability is great," he said. "I don't need Windows anymore."

    At the San Mateo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 District's three campuses, faculty aren't completely shunning their Windows habits, but more of them are signing up for Mac laptops running Boot Camp because it allows them to work in either a Mac or Windows environment, said Brad Whitham, a superviso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the district. In the past eight months or so, the number of Macs purchased for faculty increased to about 50, up from the typical 20 to 30 in previous periods, he said.

    Apple's computer sales have risen despite often being overshadowed by the spotlight on the company's soaring iPod sales, and more lately, the highly anticipated iPhone - a hybrid cell phone, widescreen iPod and wireless Web-browsing device that will run Mac OS X.

    Though iPod sales sizzled, Macs still grew 18 percent in revenue and accounted for 38 percent of Apple's overall revenue in its fiscal year 2006, ending in September.

    "Macs are still central to what they do, and I imagine it'll continue to be that way," said Richard Shim, a senior research analyst at IDC, a market research firm.

    The release of Apple's last operating system upgrade in 2005 followed by new designs and innards for its computers helped push Apple's Mac sales from a single-digit growth rate to double-digits starting in 2005, he said.

    "They've meticulously designed their products, their retail stores are exciting to go into, and their services are designed to really help you," Shim said. "They've nailed down the overall experience."

    Windows still dominates the personal computer market, led by PC makers Hewlett-Packard Co. and Dell Inc., but Apple's slice of desktop and notebook shipments has grown,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strongest market. Apple's share in the U.S. rose from 3.5 percent in 2004 to 4.9 percent in 2006, according to IDC.

    Wolf said the continued success of Macs will hinge largely on Apple stores, where computers prominently line one side and iPods line the other, allowing customers to easily give the products a test drive.

    "The stores are playing a really subtle but important role in Mac growth in providing assurance to Apple switchers," he said.

    Piper Jaffray analyst Gene Munster expects the iPhone to accelerate Mac sales by introducing more people to Apple's software and featuring easy connectivity to a computer, possibly including its Apple TV video-streaming set-top box. He raised his target stock price for Apple on Thursday and predicted it could sell 45 million iPhones in 2009. His report sent shares of the Cupertino-based company to an all-time high of $127.61 before closing that day at $124.07, up 43 cents.

    "When people get exposed to Apple products, their interest in other products goes up," Munster said. "And the iPhone is going to get into the hands of lots of first-time Apple custo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