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7, 2006

[轉錄] Chungking Express (重慶森林)

Harvard Extended: Review: Chungking Express (重慶森林)

In less than two weeks my Harvard Summer School film class starts, and I'm trying to get as many "outside viewing" screenings in beforehand. Last night we watched Chungking Express (重慶森林), directed by Wong Kar-wai (王家衛).

Where to start with this review? Well, the title deserves a mention. It may sound like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fast train to Sichuan province's second-largest city, Chongqing (the new pinyin spelling of "Chungking"), but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rains or the Sichuanese city. "Chungking" is a reference to Chungking Mansions, the gray, hulking, decrepit high-rise building that squats on Nathan Roa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Kowloon, across the harbor from Hong Kong. "Express" refers to the little fast-food restaurant in or near the building that is central to the movie's plot. However, the Chinese title of the film translates to "Chungking Forest," which refers to the forest of concrete that is the setting for most of the film. The director paints this setting with a gritty mixture of rain, neon, underworld activity, and a clash of cultures; this reminded me very much of the cityscap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depicted in Blade Runner.

The plot of Chungking Expres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 am not going to spoil it here, but suffice it to say that loneliness, and an inability to make human contact, figure prominently. A very un-Chinese aspect of the characters is the absense of family members, or references to family relationships (with one minor exception). There aren't any close friendships among colleagues, or even old friends to fall back on. Everyone is an island, adrift in a concrete jungle.

Chungking Express is one of the first Hong Kong films I've seen in many years. When I lived in Taiwan they were staple of movie theaters, MTVs, and television, but I dreaded watching them. Most were mindless gangster, slapstick, or historical dramas infused with heavy doses of gongfu action. "Chopey-Sockey" was what Gavin Phipps, my British colleague at the China News called this genre, and he liked them! Even those Hong Kong films that didn't follow the usual filmmaking formulae were almost unwatchable in Taiwan, thanks to primitive Mandarin overdubs that seemed to be done by the same screechy cast of voice actors. Chungking Express is thoughtful and generally well-made, the acting is good, and it's mostly in Cantonese, with professionally recorded audio.

Watching Chungking Express reminded me of the first few trips I made to Hong Kong in the early '90s. I stayed in several of the backpacker hostels in Chungking Mansions and Mirador Mansions next door, because they were the cheapest beds I could find. One of the places I stayed -- the Garden Hostel -- was even briefly shown in the film! Director Wong captured the feel of the lower floors of Chungking Mansions very well. It really does have a Third-World ambience, with lots of people from South Asia, Africa, and elsewhere doing business in the warren of curry shops, clothing stores, electronics stalls, and money-changing counters. The only thing Wong missed were the long lines at the elevators, and the backpackers.

Even though I haven't been to Chungking Mansions in more than ten years, I can't imagine it's changed much. Apparently it hasn't, judging by the blog posts of this Dartmouth MBA student and a Canadian backpacker doing an Asian tour. It's one of those places that's slowly evolves but won't change outright until it's knocked down or consumed by fire.

Here's an exterior picture of the building, taken by Peter Bihr and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Thanks, Peter!

Photo of Chungking Mansions taken by Peter Bihr, January 2006. Sourced from Wikipedia. This image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ShareAlike License v. 2.5

Friday, August 25, 2006

[人物] Dolph Lundgren

http://www.answers.com/topic/dolph-lundgren
http://en.wikipedia.org/wiki/Dolph_Lundgren

Highly intelligent and extremely well educated -- earning an M.A. at Stockholm's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a Fulbright Fellowship at M.I.T. -- Dolph Lundgren is better known for his athletic achievements than his intellectual pursuit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kick-boxing champion, the 6' 6", 250-pound Lundgren was working as a doorman at a trendy New York disco when his personally produced exercise video Maximum Potential caught the eye of movie producers. His 1984 cinematic debut was a bit part in the James Bond opus A View to a Kill, which co-starred Lundgren's then-lover Grace Jones. (Earlier reports that Lundgren appeared in 1970's The Out-of-Towners were really out of town.) His breakthrough film role was as Drago, the automaton-like Russian ring opponent of Sylvester Stallone in Rocky IV (1985). The content of Lundgren's subsequent films is implicit in their titles: Masters of the Universe (in which Lundgren played bulging-biceped cartoon character He-Man), Universal Soldier (sharing the screen with fellow bodybuilder Jean-Claude Van Damme), Red Scorpion, Showdown in Little Tokyo, Army of One, etc. When Lundgren showed up as a street preacher in the futuristic Johnny Mnemonic (1995), one got the feeling that he was not going to be advocating peace on earth for long. ~ Hal Erickson, All Movie Guide

[趣味] cats that look like hitler










Tuesday, August 22, 2006

最有代表性的20個問題,讓你在夏天來臨之前做足防曬功課

1. 我每天白天都在辦公室待著,也需要防曬嗎?

  當然了,防曬是每天要做的功課。你要知道引起皮膚衰老的 UVA紫外線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它可以穿透玻璃、穿透雲層而直接進入皮膚真皮層,對皮膚造成直接的傷害。所以說在辦公室同樣要涂抹防曬霜,只不過選擇那些 質地輕薄些的防曬霜或者是隔離霜就可以了,也可以選擇具有保養功能的防曬日霜,一般SPF15/ PA 就足夠了。需要強調的是,防曬霜或者隔離霜並不能阻擋電腦輻射,消除輻射的最重要手段是做好每天晚上的清潔工作。

  2. 近些年防曬霜上除了SPF的字樣之外,又出現了PA的字樣,請問它是什麼意思?

  現在的防曬品,往往會看到『PA』這兩個字母。目前的科學已經證實UVA-1是導致肌膚老化的凶手,所以日本科學家就研發了專門抵擋UVA-1 的防曬品,並以 『 』來表示防御強度。PA正確的說法是Protection of UVA-1,它的程度是以 , , 三種強度來標示,『 』字越多,防止 UVA-1的效果就越好。

  3. 今年我還看見了SPF 30 字樣的防曬產品,這又代表什麼呢?

  SPF30 是表示高於SPF30的產品,這主要來自於中國衛生部2003年的一個新規定:為了防止盲目飆昇SPF值的行為,所有SPF30以上的防曬產品均不標明具 體的防曬值,而一律以SPF30 表示,在此規定發布之前通過檢驗的產品仍維持原來的標示方式。所以以後購買此類產品之前最好向專櫃人員諮詢清楚具體情況。

  4. 海邊防曬至少要達到多少防曬值?辦公室要多少?

  去海邊涂抹的防曬霜肯定要比辦公室的防曬指數高,一般應該在SPF30 / PA 以上,而且應該是防水型的,還要涂勻涂厚。而在辦公室,SPF15/ PA 就足夠了。當然,在陽光灼熱的夏天,如果你上下班途中會遇到強烈的紫外線,最好還是選擇SPF25/ PA 的防曬產品。

  5. 下海後每隔多長時間補一次防曬霜?是否每次下水後都需要補一次?

  准確地說,下海游泳,每次上岸後都應補擦一次,如果沒有被海水衝刷掉,至少每隔兩個小時也要重新擦一次。

  6. 身體與臉部是否要用不同的防曬霜?

  其實沒有嚴格的區別。一般如果專用防曬霜上沒有特別標明的話,身體和臉部可以通用。只是如果你准備下水玩耍的話,的確需要使用專門為身體准備的防曬霜——能防水防汗,又不容易衝刷掉,而這樣的產品不適合臉部使用。

  7. 幾種不同質地的防曬產品(防曬油、霜、液)特點是否不同?是否防曬油的防水會好一些?

  現在防曬產品的質感與前些年大不相同了,一般質地非常清爽輕薄,即使是 SPF50的產品也不會有厚重的感覺。防曬產品還是以『霜狀』最為普遍,噴霧式的液狀產品使用起來比較清爽而且方便,而油或膏類的產品一般具有很好的防水 防汗效果,但涂在臉上會感覺到明顯的不舒服,一般用於身體較多。

  8. 防曬粉底、防曬隔離霜、防曬霜各自不同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如果你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又需要化淡妝示人,防曬粉底是很方便的選擇,補妝也很容易;如果不喜歡粉底又想適度改善一點膚色,帶有輕微潤色功 能的防曬隔離霜可以滿足需要;如果你身處完全不需要任何化妝的場合,或者白天會接觸到強烈的陽光,那最好使用指數適當的防曬霜。至於防曬霜和防曬隔離霜的 區別,主要在於隔離霜一般都有修正膚色功效,而且有幫助粉底更加容易上妝的功能。

  9. 我知道防曬霜幾個小時後就會失效,那我化了妝如何補防曬?臉上有很多汗黏糊糊的怎樣補防曬?

  要知道補防曬可是一門學問呢!很多女孩都知道補防曬,但她們往往是直接往臉上抹了一層又一層的防曬霜,結果可能會『補』出可怕的脂肪粒!我們告 訴你幾個補防曬的小竅門:化了妝後可以先用紙巾輕輕擦去汗水和油脂,或者僅僅用吸油紙吸去油脂,然後用防曬粉餅來補妝;如果臉上汗和油很多,那麼務必先用 卸妝濕紙巾擦去汗水和油膩,然後補防曬霜,也可用補水噴霧將臉部清潔後再補。

10. 兒童也需要防曬嗎?

  兒童防曬非常重要。兒童在8?9歲以前,皮膚沒有發育成熟,抵抗紫外線的能力還很弱,而且往往在陽光下停留的時間很長,據估計,照射在兒童身上 的紫外線數量比成人多三倍。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皮膚日曬時間越長、越頻繁(特別是在兒童時期),成人以後患皮膚癌的風險也越大。

  11. 我很怕曬黑,所以想曬後立即用美白面膜,這樣可以嗎?

  我曾經見過身邊的朋友這樣做了,結果皮膚產生了紅疹等敏感現象。這是因為曬後的肌膚非常缺水,而且多少有一些炎性反應,所以當你把酸性的美白面膜敷在臉上時,等於加大了引至敏感的機會。

  正確的做法是曬後立刻用補水面膜,尤其推薦使用?喱狀的或者是紙膜式的補水面膜,如果有條件的話在冰箱裡面冷凍一下效果更好。曬後的缺水肌膚得到降溫和水分補充後,自然會恢復角質層的健康狀態。至於美白程序,等皮膚完全穩定後再用也不遲。

  12. 是不是越熱紫外線越強烈?

  紫外線不會發熱。例如爬山,越往上,山風越涼,人甚至感到寒冷,但這時的紫外線非常強烈。也就是說,每往上1000米,紫外線就增強10%。同樣道理,在大海上海風讓你感覺涼爽,然而那個時候的紫外線已達到極強的程度,所以不要因為待在涼爽的地方不發熱就忽略防曬。

  13. 聽說最佳的防曬霜是T 恤衫,是這樣嗎?

  一件普通的T恤衫勝過任何防曬霜,SPF值大約為15?30,的確可以隔離95%的紫外線光,但要記住衣服濕了之後便失去防曬的功效;另外,T 恤擋不住的地方還是需要防曬保護。如果外出游玩,一件長袖T恤衫、一頂巴拿馬草帽或是一頂小草帽,再涂上SPF30/ PA 的防曬霜,就是一套安全組合了。

  14. 多雲的天氣我還用涂防曬霜嗎?

  雲層對UVA紫外線來說,幾乎起不到任何的隔離作用,所有的UVA紫外線都能穿透雲層,也就是說90%的紫外線都能穿透雲層,惟有昏暗時那種厚厚的積雨雲層纔能阻止部分紫外線,所以多雲天氣最好也用SPF10-15的產品。

  15. 我的皮膚已經曬得夠黑了,是否就不用再防曬了呢?   皮膚曬後會呈棕黃色,這表明皮膚進入自我保護狀態——皮膚的增厚和黑色素的產生是皮膚自我保護的表現。但黑色素只能部分吸收紫外線UVB,起到隔離作 用,使肌膚不受損傷,卻沒有吸收紫外線UVA的功能,所以即使是曬黑的皮膚也同樣會受到UVA的傷害,同樣需要防曬。

  16. 我在購買防曬霜之前,應該從哪幾方面來考慮?

  一般人在購買防曬產品時,多以防曬系數(SPF)來選擇,這樣其實並不全面。在購買之前,要考慮到自己的工作性質、生活習性、膚色深淺、年齡等 多方面的因素。舉例來說,長期處於室內的辦公室女性,SPF 15的系數是夠應付,若是常在外面奔波的,最好選擇SPF20以上,而如果喜歡從事水上運動的話,防曬系數必須提昇至SPF30甚至更多;另外,膚色白皙 的人,最好也選擇SPF 25以上的防曬品,以防止斑點的產生;而如果皮膚偏深偏黑,平日使用SPF 15的產品就可以了。

  17. 上次外出游玩,我的皮膚被曬傷,聽說等到秋天後再護理效果纔好,是這樣嗎?

  曬後護理最好能在日曬的當天甚至當時進行,時間越早,肌膚受損的程度就越小。陽光會使肌膚的水分大量流失,造成肌膚表皮粗糙,因此『保濕和鎮 靜』是曬後護理的重點。如果能在曬後的第一時間做好曬後護理,不僅可減輕肌膚紅腫灼熱的反應,還有利於減緩紫外線的傷害。冰塊、涼水澡、補水凝露是曬後護 理的好方法。

  18. 聽我的一位好友說紫外線的傷害會累加,真是這樣嗎?

  我們皮膚的記憶系統會記錄每次陽光對皮膚的傷害程度,並逐漸累加。隨著暴露在陽光下時間的增加,皮膚中的陽光能量也逐漸被消耗,最終將無法保護我們的皮膚。一般在20歲的時候,就會消耗50%的『陽光本錢』。由於個體的差異,每個人皮膚中陽光本錢消失的速度各不相同。

  19. 人家都說我有『恐光癥』,每天早上我先用防曬面霜,然後用防曬粉底,最後用防曬粉餅,這樣我纔覺得做好了充足的防曬准備。我這樣做對嗎?

  如果你以為你用一個SPF20的日霜加上一個SPF15的粉底能達到 SPF35的防曬效果,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這種做法不光會增加肌膚的負擔,而且永遠只有SPF20的防曬效果而已。當兩種不同的防曬產品搭配在一起 使用時,效果以防曬指數高的產品為准,所以建議你挑選一種防曬類產品使用就可以了。

  20. 防曬霜涂在皮膚上多長時間纔能真正發揮出防曬效果?

  防曬霜的作用原理是將皮膚與紫外線隔離開來,由於隔離成分必須滲透至角質表層後纔能發揮長時間的吸收隔離效果,因此必須在出門前20分鍾就先擦 拭完畢,出門前再補充一次,效果纔好;在使用劑量上,每次至少要有1-2ml 的量,纔能達到最佳的隔離效果;並且應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時間段出門(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同時還要善用各種輔助用品,例如陽傘、帽子、長袖衣 服、太陽眼鏡等,用來共同抵抗紫外線入侵。

作者:    來源: tom 女性風尚     編輯: 叢傑

Monday, August 21, 2006

[人物] 白先勇:寫盡心中無言的痛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5 月30 日 | 文章來源:南京日報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CU-c/875205.htm


午後的陽光,斜斜地照著“1912”茶客老站二樓的落地玻璃。白先勇背對著陽光,坐著,一臉淺淺的笑。眼神平和、寧靜,充滿悲憫,一如他的作品。

他是不喜歡喧鬧人群的,他也承認他在台灣從來不接觸媒體。然而在南京,他願意面對我們。

因為崑曲。5月20日到22日,白先勇精心打磨的青春版《牡丹亭》在人民大會堂連續上演三天,連續低吟淺唱9個小時。

“崑曲太美了,美的東西青年人應該喜歡。”

年近70的白先勇對美的癡迷讓人感動。

“《牡丹亭》曲調美、文字美、舞蹈美。”

“杜麗娘16歲、柳夢梅20歲,正是最美的年齡。”

“男女主角一定要年輕,要美,要打動人。”

“我不相信美的東西今天的年輕人不愛。”

白先勇,當代著名作家,廣西桂林人,白崇禧之子。1965年旅居美國。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說《孽子》等。

“姹紫嫣紅開遍,付與斷井頹垣”

9歲那年,白先勇在上海看過一次崑 曲,那是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回國首次公演,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年僅9歲的白先勇隨家人去看的,恰巧就是《遊園驚夢》。從此他便與崑曲,尤其是《牡丹亭》 結下不解之緣。小時侯並不懂戲,可是《遊園》中《皂羅袍》那一段婉麗嫵媚,一唱三嘆的曲調,卻深深地印在他的記憶中,以致許多年後,一聽到這段音樂的笙簫 管笛悠然揚起就讓他不禁怦然心動。

1987年白先勇重遊南京,看到 了另一場精彩的崑曲演出:江蘇崑曲劇團張繼青的拿手戲《三夢》——《驚夢》、《尋夢》、《癡夢》。在南京還能看到《牡丹亭》中的“遊園驚夢”,讓白先勇感 慨萬千。一九四六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白先勇跟著家人從重慶飛至南京,直至解放前夕離開。對於南京,他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的家庭由盛而衰的轉 捩點就是在南京,而他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陡轉。“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少年時期的人生便已經歷 大起大伏,因為他特殊的成長背景,使得白先勇的理想總是停留在過去,從為人到作品,都瀰漫著淡淡的憂傷。

“幾千年的古文明,不可能不回頭看的。上世紀太往前看,匆匆忙忙趕路,現在是時候了,21世紀是關鍵,19、20世紀都被西方文明淹沒了,要恢復往日的輝煌。”

“沒有過去,怎麼有將來?我們對傳統有誤解、偏見與誤導,要恢復民族自信,有了自信,我們才能重建我們的美學。”

崑曲對白先勇而言是他的昔日之夢的最好載體。這種有幾百年曆史的劇種在多年的打磨下已經那麼精緻、那麼文人化。

他說:“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佈崑曲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比他們早二十年,我就開始為崑曲呼喊。”

崑曲攝人魂魄的水袖揮舞、曼妙婉轉的笙笛吟哦,就是古老中國那麼圓熟又那麼豐滿悠閒的文明。白先勇為這種藝術而折服,他不忍心讓這種至美,在日益快餐化的時代,粗服髮發呈現在人們面前,以至倍受冷落。

“就像一個精美的磁器,放在角落,時間長了,落滿了灰塵。沒有人知道它的美,把它擦拭乾凈,放在燈光下,它的透明的光澤會讓你驚嘆。”

“如果必須要人來為崑曲細細擦拭,如果必須要人來振臂一呼,那就是我吧。”

也許,人們並不知道,要讓白先勇面對整個世界,要讓他登高而振臂呼喊,這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作為一個作家,白先勇心靈敏感而豐富,與外界接觸,處處都是傷害的可能。他一直深深地隱居著,他一直孤獨地面對著自己的心靈。現在,他必須走進紅塵了。

看著這樣一個數十年躲在書齋的書生,為著崑曲,跟各種各樣的人細聲慢語地介紹,激動之處,手舞之足蹈之真情比劃,讓人感動又心酸。

白先勇所為何哉?《永遠的尹雪艷》是 白先勇的名作。“尹雪艷總也不老。十幾年前那一班在上海百樂門舞廳替她捧場的五陵年少,有些天平開了頂,有些兩鬢添了霜;不管人事怎麼變遷,尹雪艷永遠是 尹雪艷,在台北仍舊穿著她那一身蟬翼紗的素白旗袍,一徑那麼淺淺地笑著,連眼角兒也不肯皺一下。”

《牡丹亭》之美,如春天花園的姹紫嫣紅。美是可以永恒的,白先勇心中的尹雪艷是這般,崑曲也是,古老的中國有多少傳統的藝術都是,愛美的白先勇希望帶領更多的年輕人去發現這美,去追隨這美。

“情之所至,可以生,可以死”

白先勇最愛的戲曲是《牡丹亭》,最愛 的小說是《紅樓夢》。這兩部作品貫穿始終就是一個“情”字。而白先勇選擇《牡丹亭》作為振興崑曲的第一齣戲,就是因為其間讓人驚嘆的大膽、熾烈的愛情。為 了愛“生而可以死,死而可以生”,這種與《羅密歐與朱莉葉》一樣表達同樣母體的戲曲,就是一曲青春之愛的頌歌。

白先勇與他的同仁們精心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不僅是因為男女主角的年輕,更主要的是因為《牡丹亭》原本就是一曲青春、愛情和生命的讚美詩。

“凡是人,都會信仰愛情的神話,都會期待生生死死、天長地久的愛情,現實中可能得不到,太難得,所以,更會希望在藝術中看到。”

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是大膽的,它衝破了世俗的束縛,實現著靈與肉的融合,他們的愛又是含蓄蘊藉的。

“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原來情的表現可以這樣,20分鐘,只是眉來眼去。”

這種強烈的同時又是壓抑的愛充滿了張力,他對人的心靈是摧毀式的震憾。

“愛,是超越時代的,《牡丹亭》中對情的詮釋有非常多的層次,寓言式,象徵式,生死相許,表現著人類共同的渴望。”

熟悉白先勇作品的讀者可能從他的許多作品中讀出與《牡丹亭》相似的對情的詮釋:《玉卿嫂》中的女主角,安靜斯文而柔和,然而處於愛情中,她卻那麼瘋狂,她的愛是長著厲齒的,這種玉石俱焚的強烈激情終於導致她和她不忠的愛人同歸於盡。

臺大外文系畢業的白先勇,又在美國求 學教書多年,受到過完全西式的教育,他的情愛觀,他的情感方式,或多或少會有著西方個人主義的痕跡。然而白先勇沒有丟失自己,他依然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 只是吸收了能為他所融的西方的一些精神養料。在他的世界中,最最重要的,只是一個“情”字。這“情”,它是整個人類共通的人性。“情”這個字,貫穿了白先 勇所有的創作,並且主宰著他的整個人生。

在白先勇的散文裏,我們讀到了他對父母的情,對手足的情,對朋友的情。

“父親送別機場,步步相依,竟破例送 到飛機梯下。父親曾領兵百萬,出生入死,又因秉性剛毅,喜怒輕易不形於色。可是暮年喪偶,兒子遠行,那天在寒風中,竟也老淚縱橫起來,那是我們父子最後一 次相聚。”“因為國外沒有舊曆,有時母親的忌日,也會忽略過去。但有時候,不提防,卻突然在夢中見到母親,而看到的,總是她那一付臨終前憂愁無告的面容。 我對母親的死亡,深感內疚,因為我沒能從死神手裏,將她搶救過來。”(《驀然回首》)

“我與王國祥便展開了長達三年、共同抵禦病魔的艱辛日子,那是一場生與死的搏鬥。”

“國祥送我到門口上車,我在車中反光 鏡裏,瞥見他孤立在大門前的身影,他的頭髮本來就有少年白,兩年多來,百病相纏,竟變得滿頭蕭蕭,在暮色中,分外怵目。開上高速公路後,突然一陣無法抵擋 的傷痛,襲擊過來,我將車子拉到公路一旁,伏在方向盤上,不禁失聲大慟。”(《樹猶如此》)

“多情自古空遺恨,好夢由來最易 醒。”豐富的情感,對於當事者本人並非是件幸事,因為他註定要經受心靈的折磨。然而,白先勇到老依然執迷不悟,癡心不悔。青春版《牡丹亭》的問世,讓我們 看到了情感之執著,人生之無奈,死生之契闊,這,完全是白先勇人生觀的寫照。白先勇挾《牡丹亭》而來,就是希望讓這感天動地之情去影響更多的人。

“E時代雖然浮躁,但凡人都有愛情神話。我們不演校園的快速愛情而演一個生生死死、天長地久之情,這是人類共同的渴望,年輕人應該也嚮往也喜愛。”

然而,我們發現,雖然《牡丹亭》中有 一個“終成眷屬”的圓滿結局,但最打動我們的仍然是“求之不得”的憂傷與絕望。白先勇認為,文學的經典功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教人一種同情,一種悲憫,人的 內心都有不可言喻的痛,文學就是希望用文字將人類心靈中最無言的痛楚表達出來。而這種痛楚,就是一顆敏感的心靈情到深處的痛楚。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走出“1912”,白先生專注地看著車窗外面。南京是個讓他有著太多感觸的地方,梧桐樹的落下的陰影打在老人臉上忽明忽暗,像倏忽而去的人生。

白先勇曾經的家在大悲巷雍園1號,兒時記憶中的南京是老店“馬祥興”,是秦淮河畔的絲竹管弦,是得月樓上千回百繞、婉轉纏綿的歌喉。

“如果我沒有去過南京,沒有在秦淮河 旁吃過那頓飯——後來可能就不會有那篇小說。”《遊園驚夢》是個在台北依然夢回金陵的故事。故事裏的人物青春已逝,風華不再,恰如那句著名的唱詞“真為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短短一句道不盡的人生滄桑,生命苦短。“中國文學的重要傳統就是歷史滄桑,南京是個特別的地方,朝代更疊,幾度興衰。‘金陵懷古 ’、‘朱雀橋頭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我對這種意境感受相當深厚”。如果說,在情感方式上,白先勇還多多少少有些西方的影子的話,他對時空更疊的感受則 完完全全是中國式的。他說他最喜歡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句詩:“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盡花辭樹”,他說他不是美國人,甚至從不說自己“既是美國人也 是中國人”,而總是說“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中國人講究的是葉落歸根,白先勇對故鄉也有著深深的眷念。

在“1912”的街巷裏,他說:“我喜歡這裡,下戲後可以來坐坐”。

經過“總統府”,他說:“我去看了,保存得很不錯。”指著長江路兩旁的建築,他說:“當年這裡也是機關辦公樓。”

有人問過白先生最希望定居在哪,他說:“我想是南京,因為南京古跡保存得比較好。”喜愛南京,是因為它是白先生心目中的“中國式”的南京。

然而,雖然充滿了傷感、充滿了漂泊,白先勇依然在美國的安靜小城聖巴巴拉居住了三十多年。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最重要的是心靈的自由。只要可以獲得心靈自由,就算是個荒島我也去。”

在那個少人打擾,四季如春的異邦城市,白先勇是寧靜的。然而,他也有寂寞嗎?白先勇的日常生活就是看看書,種種花,他說,他就是個中國文人,他的家四壁都是字畫,他有一缸雨花石,泡在水裏,溫潤美麗。

“人生百味已嘗九之”,這是一種絢爛 之後的別樣的蒼涼。在人群簇擁中的白先勇依然脫不離這一底色。人淡如菊的白先勇到底脫不了“儒道之間”的本色,他對故土的歷史有著太多的無法割捨的情感。 不管可為與不可為的執著,讓他有了走出平靜的勇氣。他想喚醒過去,他理解的過去是“中國泱泱大國的大氣魄,文化的大傳統”,“我們的過去是那麼輝煌,是值 得迷戀的。”

所以,《牡丹亭》又叫“還魂記”,白先勇希望借牡丹還魂,把近兩個世紀式微的中國文化找回來。他想能有更多,更年輕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