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09, 2005

[商周] 宮崎駿的根本哲學-「簡單就是力量」

宮崎駿的根本哲學-「簡單就是力量」
商業周刊 第896期 撰文 曾寶璐 攝影 翁挺耀 研究員 賀先蕙 2005/1/24



貼近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創作總部,深入探索「簡單就是力量」的成功心法拒絕擴張、拒絕外資、拒絕迎合潮流,唯一全力以赴的,就是極盡所能地專注本質、發揮創作能量。


十二月份的東京小金井市,看不到白雪紛飛的景致,只見金黃色的銀杏葉點綴著灰濛濛的天空,遠處的公園裡,意外地還殘剩著幾株秋天的楓紅。坐落在幽靜住宅區內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只有兩個巴掌大的招牌低調地藏在樹叢裡,稍不留意就錯過了。


但沒有人敢看輕這小小的招牌。就像一陣狂風般,吉卜力成立二十年來出品的十五部作品中,有九部穩居日本當年度賣座電影龍頭,不但是母公司德間書店的金雞母,也是日本動畫界的奇蹟。其中二○○一年上映的〈神隱少女〉,不但在日本締造三億美元票房(約等同〈魔戒首部曲〉的全美票房),更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和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影片,使得吉卜力的靈魂人物宮崎駿成為繼黑澤明之後,日本電影界無可出其右的新任教主,而宮崎駿與吉卜力也成為在全球動畫界,唯一可以與迪士尼王國相抗衡的力量。


滿頭厚實的白髮、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宮崎駿,比他的工作室還要低調。這位六十三歲的動畫界國寶很害羞,一看到外人就迅速低下頭走開。兩年前他在街頭被民眾認出,驚嚇後,竟然把一臉的招牌鬍子都剃掉了。


如果看到今天宮崎駿與吉卜力的成就,就以為他們一直有個世界級的目標、內部有著世界級的管理團隊,那麼你就錯了。一九八五年成立的吉卜力工作室,從來不曾「打算」要讓自己偉大。


由宮崎駿和同樣是動畫導演的前輩高勳共同主持,當初抱著「且戰且走」的心態,完全沒有雇用任何正職人員,每拍完一部動畫電影團隊就解散。一直到今天,工作室也只有一百三十位正職員工,大部分窩在三百三十坪左右的一號工作室裡,每天從早上十一點到晚上十點,有如小螞蟻般辛勤地作畫。


成功唯一關鍵

巨細靡遺做出最高品質


「策略」、「求變」、「獲利」這幾個字從來不在他們的字典裡。從一九八四年〈風之谷〉一炮而紅開始,宮崎駿的作品風格,一直是深刻而不花俏。而吉卜力的企業目標更是出人意料的簡單,甚至放在今日的世界還有點八股!吉卜力工作室總裁鈴木敏夫說,吉卜力的電影必定是「有趣而有用」的,它要傳達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概念,讓觀眾有所啟發、對人生有幫助,這個方針二十年來從沒有變過。


「吉卜力二十年來成功的關鍵只有一個,就是以巨細靡遺的態度做出最高品質的作品。」不到一百六十公分高,臉頰削瘦、蓄著灰白色短鬚的鈴木敏夫說。


對人類的關心

視為作品最重要的靈魂


身為吉卜力工作室總裁,鈴木敏夫卻經常率地性踩著一雙日式夾腳拖鞋出席公眾場合。吉卜力的兩大靈魂人物個性互補,宮崎駿內斂而害羞,鈴木敏夫則是隨性而幽默,但兩人對於工作室的理想和堅持絕對一致;他們都是回到「根本」的人。


宮崎駿特別強調原創精神,完全不以市場、獲利為考量。因此,吉卜力拒絕製作粗糙的電視版卡通、拒絕將賣座片再拍續集、拒絕迎合商業通俗內容、也拒絕擴張工作室規模以及周邊商品收益。


因為拒絕,吉卜力所有的力氣都全然貫注於作品上,「電影這東西不是賭博,做得努力、做得好自然會有收穫。」鈴木敏夫說,整個工作室九○%的人力、九八%的時間都只做一件事,就是製作動畫。


從日本鬼才動畫導演押井守的比喻,更能清楚吉卜力的內在面貌。押井守說,吉卜力就像是克里姆林宮(前俄共的政治行政中心),宮崎駿是共產黨主席,而鈴木敏夫無疑就是KGB(前蘇聯情報局)的首腦。意思是,他們對於想做的事情非常威權。工作面的宮崎駿對員工要求很高,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兇,他曾經把自己畫成一隻兇惡的大肥豬,拿著鞭子鞭打四隻小豬,要牠們趕快畫畫。


不過,管理面雖然威權,吉卜力作品創作的本質卻是來自於生命;宮崎駿藉由自己的人生經驗、敏銳纖細的個性,把「對人類的關心」當成是作品最重要的精神。


一九四一年出生的宮崎駿,從小就是個非常喜愛畫畫的孩子,他創作的許多片子主題都涉及戰爭,這與幼年的成長背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連。


「空襲!快起來!」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二日一大清早,年僅四歲的宮崎駿在爸媽的驚呼聲中醒來,美軍迫擊機對日本發動攻擊,當天宮崎一家的居住地東京宇都宮市被投下大約八百噸的炸彈。爸爸一把抱起宮崎駿,而七歲的哥哥則被叔叔拉著手,一家人匆忙往屋外逃跑。

炸彈燃燒引起的沖天火光,籠罩了整條街道。叔叔迅速開來小貨車,接了宮崎一家人急駛離去。就在車子開動不久,忽然車窗被一隻手用力拍打,只見鄰居抱著小男孩,邊跑邊拍打著車門呼救,但是車上已經擠滿宮崎一家,實在沒有空間再容納任何人。就這樣,宮崎駿透過車窗,回頭看著那對父子的身影漸漸落在車後,而淒厲的呼喊聲卻依然迴盪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這一幕撇下鄰人的畫面一直深印宮崎駿的腦海中,久久不去。戰後的日本陷入資源匱乏的重建時期,宮崎一家因為經營飛機工廠,並不愁吃穿。這樣的幸運,卻經常令宮崎駿感到矛盾。尤其有些同學的家被夷為平地,只得住在防空洞裡;甚至有人已經變成孤兒。種種情形都讓宮崎駿感到難過:「為什麼這世界上要有戰爭?」


持續以來,包括〈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及新片〈移動城堡〉等作品,都是因為宮崎駿看到世界上有太多不愉快,包括戰爭、環保、教育央A透過影片,他要大家都能看到希望,未來的世界仍然美好,值得繼續生存和探索。


宏廣動畫董事長王中元分析,西方動畫只在乎逗小孩開心,而日本動畫更是以暴力、血腥和性為主流題材,相對之下,宮崎駿強烈的哲理和思想,讓他的創作深具人道關懷和啟發性。


也因為不走主流路線,宮崎駿一九六三年出道,進入東映動畫工作後,有長達八年的時間,只能擔任動畫助理、每個月拿不到二萬日圓的微薄薪水,因為企畫案不斷被打回票,始終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直到獲得前德間書店總裁德間康快賞識,才得到資金讓宮崎駿拍攝「風之谷」。


從大學畢業開始苦熬了二十一年,電影上演時,宮崎駿已經是個四十三歲的歐吉桑了。


政大科管所所長李仁芳形容,宮崎駿是位「作家性」極強的人,神經纖細而敏感。與客人說話過程中,有人不小心將一疊畫稿及書掉下地板的聲響,都會驚嚇到他。宮崎駿對作品的挑剔也和個性一樣細膩,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必須依照當時人物的情緒、故事情節繪製,一個角色出現多少次就得畫多少次,無論如何不重複使用。即使只是群眾,宮崎駿也要求必須畫得個個面目清晰,一點都不馬虎。「我花一億可以拍出來,他就要用到五億。」早期和宮崎駿合作過〈魯邦三世〉的導演大塚康生這樣說。


吉卜力精神

以最後豪賭心情創作


「巨細靡遺的態度遠勝過任何高明的行銷手段,」鈴木敏夫用這句話來詮釋吉卜力的工作精神。宮崎駿的每一部作品都抱持「這可能是最後一部片」的心態,因此每次都是投入全部的資金和人力,視為最後的一場豪賭,製拍作品時總是不計成本。


以宮崎駿顛峰之作〈神隱少女〉為例,兩個小時的片子總共畫了十一萬張手工稿,平均一秒鐘用掉十五張手稿。鴻鷹動畫媒體事業部總監劉善群分析,在美國,一部二十二分鐘的卡通大約需要畫一萬兩千張圖;由日本現代動畫之父手塚治虫首創的畫法,更是極盡可能地節省畫圖,透過把人物喜怒哀樂表情固定化、或者多用慢動作等技巧,還能把手稿降到四千張以下,做到快速產出。而宮崎駿一部片子需要的手稿量比美國動畫多出一倍,甚至比日本電視卡通的手稿多出四倍。


吉卜力美術館曾經在〈神隱少女〉獲獎後展出這些堆得像座小山的手稿,其中,台灣迪士尼總經理曾文泉印象最深的一張手稿,是俯瞰鍋爐爺爺房間的榻榻米。除了榻榻米上頭密密麻麻的紋路清晰可見,就連磨損的質感也畫得難分真假,「我從沒見過畫得這麼漂亮的榻榻米!」曾文泉讚嘆,但是看過片子的人幾乎都沒注意到有過這一幕。那十一萬張的手稿,在動畫中只是瞬間閃過的畫面,但他們卻當藝術品般的講究。


又如在〈魔法公主〉後半段,阿西達卡舉刀把追兵的手砍了下來,這個大約兩秒的畫面,以日本電視動畫的表現手法大約只要八張圖,但在宮崎駿手上卻用掉五十張。事實上,這個鏡頭也是經過四個人一再修正、重畫過四次,從設計到完稿,可能畫了超過一百張手稿。


現代動畫科技

動搖不了宮崎駿的理念


即使現代動畫技術因為資訊科技而大為精進,宮崎駿也從來沒有被技術動搖過他要求的本質。雖然吉卜力早在十一年前就陸續開發電腦動畫技術,已經六十三歲的宮崎駿至今仍堅持自己手工繪圖,甚至就算採用3D動畫,宮崎駿也要看起來像是2D的效果。宮崎駿長子宮崎吾郎表示,父親重視過程更勝於結果,人文色彩強烈的作品,唯有透過親筆描繪才能呈現出人味和藝術性,這絕非電腦3D動畫所能取代。


偉大源自於細節的累積,宮崎駿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氛圍,不僅因為他的創造力和畫工,更因為要求作品中的景色和音效都要非常真實,才能一氣呵成。吉卜力的資料室裡頭,書籍占滿整面牆壁,舉凡植物、歷史、生物、日本各地飲食文化、童謠、童書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是電影細節考究的依據。


宮崎駿非常重視實地勘景,吉卜力第一部票房大賣的電影〈魔女宅急便〉,當中漂亮的歐洲城市景色,是他自己累積數年走訪歐洲觀察的結果。而新作〈移動城堡〉呈現的歐洲城鎮和城堡,宮崎駿也在兩年半前要求工作人員到德國、法國去勘景,藉由觀察歐洲大小城市的各個細節,去空想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歐洲的感覺。


音效部分,他派出三位音響部門人員花了一個禮拜遠赴歐洲收音,為的是呈現歐洲所瀰漫的空氣感。包括在石頭鋪成的街道上,會反射人說話聲音的效果;以及在日內瓦附近的湖畔錄製電影中星之湖的聲音等等。為了累積種種細節,宮崎駿是出了名的慢工,一部電影從創作到拍攝完成短則兩年、長則五年,還經常錯過了原本排好的旺季檔期。


做為日本唯一一家只做電影版長篇動畫的工作室,兩、三年才出版一部片子,財務負擔其實非常沉重。更嚴重的是宮崎駿年歲已大,生產能力下降,對整體工作進度影響很大。鈴木敏夫說,外界認為吉卜力一定賺翻了,當然有幾部電影的確很賺錢,但因為吉卜力是德間書店旗下事業部,已經過世的德間康快更是吉卜力的恩人,所以這些錢都幫助德間還債去了。


賺錢未必幸運

不怕失去才能不斷挑戰


談到金錢觀,一向活蹦亂跳的鈴木敏夫表情瞬時嚴肅,他表示雖然拍片必然要能回收,畢竟有這麼多員工的薪水要付,但目標絕對不是大賺錢。「一般人賺了錢腦袋就會發脹,但是我不會,因為我有『正氣』(有理智而冷靜)。」鈴木敏夫說,在日本人的想法裡,錢越多就越不幸,身無分文的話反而沒有任何負擔;因為不擁有所以不害怕失去,才會不斷去挑戰新的東西,這是吉卜力成功的一大關鍵。


鈴木敏夫甚至說:「吉卜力哪天失敗的話,肯定是因為公司規模擴大,」公司變大最受影響的一定是電影品質,因為每一部電影都需要集中精力去做,不可能同時可以做出一部以上的好作品。


宮崎駿對於商業化的想法也和鈴木敏夫相當吻合。續集電影通常都是票房保證,但他就是不走續集路線;電視卡通簡單又回收快,宮崎駿也不做。開幕超過三年的吉卜力美術館,已經是東京非常熱門的觀光景點,但宮崎駿堅持每天入場人次不超過兩千五百人,因為人少一點遊客才能好好參觀。


吉卜力絕對有賺大錢的條件,尤其是周邊商品這個大金礦,偏偏宮崎駿硬是把錢往外推。事實上吉卜力一開始根本沒打算做周邊商品,一九八八年上映的〈龍貓〉票房失利,兩年後一家玩具廠商說服吉卜力製作龍貓填充玩具,竟意外幫助〈龍貓〉打消了赤字。


不忘根本立場

讓孩子內心歡喜的電影


嘗到甜頭並沒有讓他們紅了眼,「吉卜力不曾、將來也不會,為了銷售周邊商品而改變創作角度。」鈴木敏夫說。根據統計,一部賣座的好萊塢電影,周邊商品所衍生出來的收入將是總發行收入的三倍。以〈神隱少女〉全球賣座三億五千萬美元來看,周邊商品至少可以有十億美元收入,但事實上吉卜力做了一億二千萬美元,只有票房的三分之一。而全日本卡通周邊商品市場一年已經超過兩兆日圓,吉卜力這個大品牌在當中也只占了千分之五。鈴木敏夫強調,從沒有想過為了行銷到世界各國而修改題材,能讓日本人看了感興趣,這樣就很高興。「我們甚至連日本年輕人怎麼想都不清楚,」鈴木敏夫說,更不必說是海外市場。


「這個國家已經有太多賺孩童錢的商人了!」宮崎駿曾經說,幻想對小孩是必須的,但太多假想的東西圍繞在身邊,只會衍生弊害!他也常反問:「既然有時間看〈龍貓〉,卻不知道對豐富的現實又能體會多少?」也因此,即使迪士尼一再希望得到吉卜力商品的海外授權,宮崎駿始終不答應。這不單純因為想專注在作品,而是他只希望作品能幫助小朋友認識並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不是藉著孩子去賺更多錢。


談到作品,宮崎駿曾說:「我的作品描繪的是現今日本孩子的現實,我想製作能讓孩子發自內心感到歡喜的電影,絕對不能忘掉這樣的根本立場,如果忘掉,工作室就滅亡了!」


回到根本,專注本質、堅持拒絕被金錢沖昏腦袋,吉卜力與宮崎駿的成就,絕對不只是動畫,而是來自更深處的初心,這已經超越動畫的層次了。

Monday, March 07, 2005

[人物] 誰是侯佩岑?

原始網址:http://homepage14.seed.net.tw/web@3/puffy/misc/patty.html
作者:

很久以前,學校裡有個坐在我右後方的討厭鬼,彼此看不順眼,每天都有架吵。我討厭她老是一副說相聲的說話方式,那套拿去參加演講比賽很有效,班上演講比賽都派她,還會抱獎而歸哩;但平常也那樣講話,讓人消受不了,感覺很假。而她...她不止討厭我,她好像討厭一大堆人,班上同學沒幾個跟她合得來 ----大概是說話不夠「優雅」,或是「氣質」不好吧----總之會流露出一股非常刺人的優越感,讓妳覺得我們這些庸脂俗粉跟她說話做朋友,是污了她的格調。
那個討厭鬼的名字叫侯佩岑。一個叫 Tension 的樂團,裡頭的某人好像在吳宗憲的一個節目----叫什麼「我猜」之類的吧----說了什麼侯佩岑小學時就是風雲人物,還有不少小男生會偷看這個漂亮的女生之類的話。那位仁兄真是一位好人,因為我從來不知道那位常常被叫「猴子」的女生,也能跟「愛慕的對象」沾上邊。好吧這樣講有點過份,不過我們除了沒有像【六人行】 (Friends) 裡,有 Brad Pitt 客串那一集,組一個「討厭侯佩岑俱樂部」以外,給她指背道短的口業,大概半點不輸人。

但是我一直都有種想法:她搞得大家都不喜歡她,也許就是因為她太想要大家喜歡她,而且是喜歡一個夢幻般的她。她有一個對自己形象夢幻般的期待,相當程度的自戀,並且覺得這麼完美的形象,沒有道理不被喜歡。「畫虎不成反類犬」,講的大概就是這種情形。

我這位同學並不是個跟現實完全脫節的人。有一天,她把我一位好心的姊妹拉到福利社,排隊買麵包時,問她一句:「我是不是太鋒芒畢露了?」由於我從來不是八卦小公主,這段「福利社密談」的細節並不清楚,只知道密商過後,侯大小姐決意「沈潛」,之後沒聽過她再幹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並且自然地從人際八卦圈逐漸「蒸發」。

當我在中天新聞台看到即將上場的英語新聞廣告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啊,所以妳放洋回來,假扮起 ABC 啦?稍微認真思考一下,卻發現即使中間空白十年,我卻一點也不意外,她會以這種姿態出現。她是那麼熱衷於在人前擺露優雅的氣質、端正的腔調,有什麼工作能比電視台主播更能夠滿足她的表現慾;我也一點都不難想像,這些不見其人、不聞其事,「沈潛」的日子裡,她有多麼努力培養自己優雅上台、字正腔圓的能力。這就是她要的,而她付出了相當的努力來得到它。我仍然沒有喜歡她的道理,但卻覺得英語新聞主播一職,還真是非她莫屬,當之無愧;而之後跳槽年代發跡,這故事也許你比我還清楚。

然而,每次我望著電視螢幕,心頭總是浮現一股不真實的感覺。那絕對是侯佩岑沒錯,嬌豔欲滴的笑容,正是她對於「夢幻般的形象」,沈潛多年修煉的極致成品。誰能抗拒這天使般的笑容?她終將被眾人喜歡了,思及此處,她忍不住飄飄然而蕩蕩然了;而魯迅爺爺的筆法,也快要滲透進這篇文字裡了。

但是,我不認識這位主播。這位明豔不可方物的侯主播。

媒體上的侯佩岑,家教嚴謹,多才多藝,是個超有氣質的美少女;放洋赴美,修雙學位,是個兼具美貌與智慧的優秀女性。她努力工作、積極進取,是新時代女性的典範;知書達禮、進退有序,是個具備傳統美德的德嫻淑女。她在辦公室待人謙和、善體人意,是個高 IQ 高 EQ 的敬業人士;私底下欣賞名牌、調皮愛玩,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鄰家女孩...我有漏掉什麼嗎?她簡直集所有女性優點於一身,是天仙般的人物,美好得不像真的。媒體報導在所謂的「連侯戀」、「周侯戀」之前,不斷倒出錦上添花的獨家私密,彷彿這個神樣的女孩怎麼看都是優點,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世間哪有可以討好每個人的女神?但是台灣這個畸形、變態的媒體社會,卻忙不迭向大眾發送新一代玉女的造神運動。

突然間,這個社會發現,光鮮亮麗的女神,原來也是會跟貴公子交往,跟伶人偷來暗去的;原來那嬌豔欲滴的笑容,也是從一雙會說謊的嘴唇裡迸出來的。於是,優秀的學歷、認真的工作,變成嫁入豪門的長期投資;謙虛的態度、得體的談話,竟是心機重的虛偽外表;對名牌的欣賞品味成了愛慕虛榮、私下的調皮也變調為驕縱放蕩。

我同樣不認識這位主播。這位俗豔不可忍耐的侯主播。

這個由畸形社會支撐的媒體,看準了她甜美動人的笑容,把一個二十來歲的平凡女孩無限美化,販售給社會大眾;這個由變態媒體養成的社會,無法容忍這甜美動人的笑容背後一點人性的瑕疵,把一個二十來歲的平凡女孩吃乾抹淨,摧毀殆盡。一套是造神,一套是妖魔化,台灣的媒體就只會這兩招嗎?我哪一套都不吃。我所認識的,既不是天仙,也不是妖女,只是個有點討人厭,但還算勤奮努力的一個女生而已。

這是我認識的侯佩岑。但是這樣的侯佩岑,別說台灣絕大多數從電視上認識她的人不認識,恐怕連「侯主播」都不認識。外欺於人,內欺於心,侯佩岑身處在「侯主播」這個萬花筒裡,她似乎真的相信自己具有討好每個人的能力,只要她去做;「 Please Everybody 」,成為她奉行不渝的座右銘。她再一次墜入十多年前那個「夢幻形象」的陷阱,要每個人都來喜歡這樣的她。不,或許應該說,她終其一生,從未脫離那個陷阱;「沈潛」十年,換來的是塑造夢幻形象百倍以上的技巧,而不是對塑造形象這件事的省思。

這樣的侯佩岑,我覺得很可憐。「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她不懂,非要在名利圈裡轉出名堂;「負下難居,下流多謗」,她也不懂,自以為是非窩裡憑著笑臉跟好聽話,就能逢凶化吉。她說一句話,要顧慮不會得罪到任何人,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她做一件事,總想著這對她的夢幻形象有何影響,跋前躓後,動輒得咎。現在各家眼紅已久的有線電視新聞台,見時機成熟,開始有系統地進行毀滅侯佩岑的報導戰;「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的道理,她還是不懂,盡講一些自以為安全保險,其實糟糕透頂的場面話。

這麼拼了命想討好,然而討好的了嗎?就看看那個因為她要討好所謂的粉絲(不知道是不是龍口的),或是符合時下的社會期待,被她殘忍地賣掉的連勝文吧,人家既不貪污,也從沒說過一句渾話,做過一件惡事,甚至可以說是韜光養晦、低調沈穩,只不過是人癡肥又多金,家世剛好背負了國民黨半個世紀的原罪,就被神豬美國狗、有錢公子哥的,活該被拿來糟蹋成這樣。亂棒打下的社會、飛石批鬥的媒體,她竟然以為她有辦法討好得了!

不講是非的社會、落井下石的媒體,或許是萬難討好吧!但是誰叫妳討好?

我不喜歡侯佩岑,但我仍然覺得她沒能活得比現在更快樂、更精彩、更充實,非常可惜;她絕對有如此的條件,只是被她自己犧牲了。我希望她能懂得「快意當前,適觀而已」,如此我就不必聽她說那些她以為我們想要聽的話,看她做那些她以為我們想要看的事;但她恐怕沒那個膽量,害怕她一旦停止揣摩觀眾的想法,就會暴露她除了言人欲聞、行人欲見以外,沒有半分自我、無趣透頂的真相。我更希望她能懂得「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不要輕易拋卻自己的長處,離開耕耘多年的新聞工作,去割收那立即卻無以為繼的演藝圈果實;但她恐怕也沒那勇氣,在經歷這些風風雨雨後,繼續留在偽善充斥的新聞台大樓,忍人指背之苦,做出傲人的成績。我最希望她能懂得「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但是這對她來講大概是太複雜了,還是「對于不諒解或是不認同的朋友們,我同樣接受,并且心存感激,未來我繼續認真努力」這樣的話,從小說到大,又安全又穩妥;就算是上帝來了,勸她活得自在一點,她也要在說「我的心暖暖的,感謝主的支持」之前,先盤算一下怎麼講才不會得罪到信佛的粉絲們。

啊,上帝是多麼幼稚!祂原本可以創造一個不需要半點努力就人見人愛的侯佩岑!

Saturday, March 05, 2005

[新聞] PTT 新二二八事件始末

這就是我們的第四權?
作者:msyang

2005年2月28日,在全國知名的BBS大站,台大PTT實業坊爆發 了一件以劈腿為主軸的大事。2月28日17:38,某位a版友在一個以情緒發洩為主的討論板Hate板發表了一篇以「【劈腿】幹!東xxx所的狗男女! xxx你還是男人嗎?」為名的文章,內容指稱他前往探視女友卻發現女友與其學長在女友住處與女友進行性行為,因而對於女友劈腿一事大怒。而原作者在其文章 內由於明確交代了系所以及部分姓名,其他網友從中交叉比對,過濾出可疑的男女主角姓名。此時原作者便以刪除原本文章,然而由於Hate板原本就是一熱門看 板,加上BBS站的系統設定中,即使將文章從原始看板刪除,仍會將原始文章暫存於ALLPOST此一看板中。所以眾多網友仍可閱讀到原文,此時基於某種義 憤亦或者是看熱鬧的心情,自當日20:00開始,眾多板友開始尋找相關人士的網路相簿或照片,此時Hate板瀏覽人數開始暴增。 在此需先向各位說明PTT這個BBS站一項特殊的機制。該站存在一「熱門看板『即時熱門排行』」的即時看板,會將當時站上看板人數較多之看板按照觀版人數 順序排列。而看板板名末端會顯示目前觀版人數。觀板人數超過99(也就是進入三位數字以後),隨著觀板人數的增加會出現HOT→爆!(白色)→爆!(紅 色)→爆!(藍色)的字樣。在過去PTT的站史中,僅有2004年奧運棒球比賽時於Baseball看板曾進入藍爆階段。

而當日20:40 Hate板便已進入白爆狀態,到了20:50分有板友找到類似原作者女友的照片,此時人數更增,到了21:30分便已進入紅爆階段。此時有網友開始鼓譟,希望可以再看到一次藍爆。到了22:53分,Hate版便進入藍爆狀態。至23:00已經數次藍爆,此時原作者另發表文章表示,文中提及該女友的稱呼僅為暱稱,與其本名無關,並希望網友不要再討論。然而網友的情緒已經被激起,對此討論仍持續進行。同時加上有板友call in到知名節目中提及此事,雖然該節目由於不瞭解網路狀況,並未對此發言,眾網友對此舉的反應卻更加激烈。當日23:50分,Hate板板主(即看板管理者)pasaword公告將於3/1 00:00進行刪除文章的動作,而原作者a網友亦發表文章,希望其他網友不要「逼他跳樓」。

3/1 00:00,原作者a網友發表文章表示原文僅為其發洩之文,內容為假,希望其他網友不要再討論此事。而網友們的態度則不一,部分認為原作者說謊而怒不可遏。然而絕大多數網友仍認為原作者此時的澄清僅為平息事件,並非事實。之後由於板主pasaword砍文以及原作者翻案文章一事,大量網友進入Hate板,並於當日00:07分再次達到藍爆。而由於在PTT站中流傳著藍爆之上還有紫爆一事,因此網友們開始大量號召,希望可以出現站史上從未出現的紫爆。因此到了3/1 00:30分,該看板觀板人數已經到達8000人,此時文章走向已經偏離原本討論,出現紊亂的各種文章。當日00:37分,觀板人數達到9000人。更於00:43分達到傳說中會出現紫爆的10000人大關,然而紫爆並沒有出現,站務小莎姐並於00:44澄清並無紫爆一事,此時網友便逐漸散去離開Hate板。此後Hate板所出現之風波與本文欲探討之事件無關,此不贅述。

而當日00:51分,於另一看板「匿名版」有網友找到疑似女主角的照片,便即張貼上該看板,使得該看板亦呈現暫時性的混亂,但由於匿名板板主的警告以及部分網友的自覺與自律,照片的流傳漸息,該看板的鼓譟亦稍緩和。然而在當晚21:46,仍有部分網友將稍早板友找到的疑似照片張貼於Hate板,又引起另一波熱潮,但是已經沒有前日那樣的躁動。加上當日又有網友call in進去與昨日相同的知名call in節目,此時網友的討論已經遠遠偏離原本事件,而以討論各種之後衍生現象為主,可說原本事件已經漸漸淡化而被取代了。


以上事件本與媒體無關而與網路問題相關。網路問題並非本文訴求,然而為求公正,特詳細說明原始事件,以期對照之後媒體偏差的報導。


3/2,中國時報頭版以一標題為「東海大學 劈腿事件 喧騰網路」的文章報導此事件,報導內容大量引用原作者初始所發表之文章內容,並提及該校諮商中心主任與學生聯絡後證實劈腿「確有此事」。本篇報導再次引起網友軒然大波。眾網友開始對原撰文陳姓記者感到不滿而發起許多運動。包含重現陳姓記者過去曾透露的個人資料(包含本名、BBS站id、手機號碼以及電子郵件信箱),而網友的討論重心也轉移到指責撰文之陳姓記者,此時於該站各相關看板以有過多不同的討論聲音,在此不贅述,只是此時絕大多數的網友均發表文章表示對於陳姓記者的不滿。而除了中國時報以外,其餘各家媒體也於今日大幅度報導本次事件,然而報導內容多根據中國時報當日頭版之偏差新聞,甚至於轉述、再理解過程當中將事件作了更多的曲解或偏差,引起該站網友更大的不滿。


而陳姓記者於3/3下午委託該站另一看板media-chaos板主L張貼了她的聲明。在陳姓記者的聲明中提到她「連續兩天觀察事件」因而發覺網路上的討論「一發不可收拾」,3/1下午三點主動聯絡該大學主任秘書以及學務長;下午五點,學務長主動致電陳姓記者告知事件所提及學生確為該校學生,並已請該校學生諮商中心主任與兩名學生聯絡,「證實兩位學生是學長、學妹」。陳姓記者並宣稱自己「秉持新聞媒體的良心與專業,將這件正在網路延燒的『網路殺人事件』報導出來,目的是提醒公開及轉貼資料的網友行為已觸法,並善意告知校方」,陳姓記者並聲明她「本人查證、報導這起新聞並無不實及渲染,目前仍保留當時進行新聞採訪的相關事證」。


然而,該報導在公論下,其實爭議之處頗多,茲列舉如下:

1. Hate板原本創立的意義便在提供網友一個發洩的空間,因此在發言上的規定相當寬鬆,基本上並不限制出現粗話或者不文雅字眼,而陳姓記者3/2的報導中引用原作者於該看板發表的文章,雖然並無不雅字眼,然而對於事件情節描寫之露骨與不堪,似有不當。媒體頭版的性質與Hate板並不同,這樣露骨的描寫竟置於國內知名報紙的頭版,令人訝異。

2. 原始文章作者a板友於3/1 00:00分已經發表文章,表示其初始文章為假,僅為發洩之用。雖然網友大多持不信任態度,然而陳姓記者仍引用其初始文章,報導內容顯然與原作者言論有所出入。

3. 在報導已與原作者所發表的澄清言論有所出入的情況之下,陳姓記者於報導中仍提及「經該校咨商中心主任與學生聯絡後證實『確有此事』。」。在報導中,「確有此事」的字眼使閱聽大眾有極大的可能性誤解為「劈腿事件確有此事」,然而陳姓記者於其聲明稿中卻改口稱該校諮商中心主任「證實兩位學生是學長、學妹」。既然如此,在報導中使用「確有此事」的字眼對閱聽大眾所造成的誤導便與事實不合,也顯見陳姓記者並未證實其報導內容之事實為真。

4. 陳姓記者於聲明中亦提到,她是在觀察兩天之後方進行對於此事之報導。聲明中亦提到她是在3/1下午三點向該校求證。然而初始文章的發表卻是在2/28下午五點半左右(前述對於事件的敘述中有提到),對照之下,陳姓記者宣稱之求證時間與事件初始時間相隔甚至未滿24小時,又何來觀察兩天之說?

5. 陳姓記者亦宣稱她是為了「秉持新聞媒體的良心與專業,將這件正在網路延燒的『網路殺人事件』報導出來,目的是提醒公開及轉貼資料的網友行為已觸法,並善意告知校方」,然而陳姓記者於頭版所發表的文章卻明顯偏重於「並未被證實」的劈腿事件。雖然在該報當日A8板尚有兩篇文章論及公開事件的刑責以及兩性關係的建立,但與頭版文章之篇幅與位置相比,這兩篇善意文章的影響力明顯不及具有煽動標題以及內容未被證實的頭版新聞,同時頭版內容亦未見陳姓記者所稱之專業與善意。

6. 另外,本次事件在PTT站所引起之後續事件雖然仍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但這些後續事件已與原本的劈腿文無直接相關,可說劈腿文的直接影響已在3/1以後消退。同時,PTT雖然為國內最大的BBS站,但網路終歸是個虛擬世界,影響力有限。對照陳姓記者3/2之報導,將虛擬世界的未確定事實公諸於實體世界的報紙之上。陳姓記者在聲明中認為不妥當的「網路殺人事件」已被本篇報導轉變為影響力更大,位於實體世界的「報紙殺人事件」,豈非諷刺?

7. 最後,網路劈腿事件是真是假,總是個人私德問題,而且事件關係人亦非公眾人物。然而中國時報身為國內知名報紙,竟將本篇報導置於該報頭版,此舉亦甚不當。同時,惡質與嗜血的媒體文化在此亦表露無遺,令人感到髮指與遺憾。


媒體成立的初衷原本期望在傳統三權(立法、司法、行政)外,發揮監督國家高權與實際行為,希望藉由輿論以及資訊的傳播讓一般民眾亦能夠擁有捍衛自己權力的認知基礎,這是媒體被稱為第四權的理由。但是此次事件,媒體卻全然喪失了其為第四權的立場,進行未充分證實而對象又為一般人民的煽動報導,這,就是我們的第四權?
嗚呼!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