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edia.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Media. Show all posts

Monday, July 07, 2008

打醬油還是做俯臥撐﹖

打醬油還是做俯臥撐﹖
2008年07月04日09:22
AP
遭圍攻的瓮安縣公安局大樓
醬油還是做俯臥撐﹖

不久前發生在貴州瓮安的騷亂事件催生出了一個新的網絡流行語“做俯臥撐”。

過 去幾天中這個取自瓮安警方調查結果的短語在中國互聯網上急速竄紅﹐遍地開花。上週﹐由於人們懷疑有政府後台的人奸殺了十七歲少女李樹芬﹐瓮安當地發生了大 規模騷亂事件。週一﹐在平息騷亂後﹐警方堅持了此前的說法﹐稱該少女的死亡與同行男子無關。警方在通報調查結果時稱﹐李樹芬在河邊和一位男同學發生了爭吵 ﹐後來﹐她的情緒似乎平靜了一些﹐於是那個男同學便開始在她身邊做俯臥撐﹐當他做完第三個時﹐李樹芬突然跳進了河裡。

網民們抓住了此番解釋中他們認為荒謬可笑的地方﹐讓“做俯臥撐”一詞迅速成為了網絡新寵。

網 民甚至把“做俯臥撐”和之前的網絡流行語“打醬油”進行了連用﹐後者源自廣州某電視台記者的一次失敗採訪經歷﹐當時當記者問路人對政府應對“艷照門”的做 法有何評論時﹐此兄答道“關我什麼事﹐我出來打醬油的”。這個“少來煩我”的應答迅速在中國網民中掀起了一股潮流﹐很多人都把自己MSN的個性簽名改成了 “出來打醬油”。

而眼下中國最流行的MSN個性簽名已經變成了“我不是出來打醬油的﹐我是來做俯臥撐的﹗”

Juliet Ye / Sky Canaves

==================================================================

何謂目無王法?請看李樹芬甕安事件就知道。
這個評論令我深思:

我十分納悶,一個信息管制的國家是如何創建創新型國家的,中國經濟的虛假繁榮,將使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整體差距越拉越大,因為經濟的高代價發展,極大的延緩了政治改革的緊迫性。
- chinaloving

濫用資源創造虛假經濟繁榮以穩固不合法理的統治基礎,腐敗苟延殘喘,自由、平等、人人安居樂業富而好禮的美好新中國,究竟哪一天才會真正到來?

how can anyone with normal intelligence believe such rediculous announcement by local government? where is justice and fairness in that part of China? If our country can't demonstrate to her people that they are at least willing to acknowledge the facts and admit the truth, there is no point spending “the people's money“ to host an expensive olympic game and tell oneself that we have rise to a modern society from the barbarian time。 this is almost like Chinese soccer team - the problem is not they are losers, the problem is that they don't even admit their weakness and have the guts to start improving。 Chinese soccer team is hopeless, but let's hope that the country is not。
-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可 悲的是,如今的中國,在政治上似乎是越來越專制;老子專制老了,將兒子拉上台來,繼續這種人治及專制,太子黨這樣子子孫孫維持著這種腐朽的社會制度下去, 如何是好?!然畢竟“人民非阿鬥“,覺醒者像是越來越多了,從這網上的評論即可看出,覺醒的民眾是越來越多的了,其政治覺悟是越來越高的了;這像是大氣 候,少數獨裁腐朽者想擋是擋不住的。中國的民主和春天總會來的,中國遲早會融入世界的大潮流的。
- 大氣候
農村小女孩,好可憐啊,希望你有靈驗
- 農民
官逼民反,中國傳統!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 暴風雨
暴風雨,何時會猛烈的來襲?
前景看似光明,腳下卻黑暗一片
- 愛中國
恐怕這件事情和小布什先生的“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美國進攻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言論比較起來只是小意思罷。

而小布什先生的一番話和採取的行動給世界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大家可是都深受其害呀!

可見先哲莊子的話還是沒錯:“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 人類從古至今的人性和社會“道德標準“一點沒有沒有改變!
- 水母
謊言、謊言、有權力人說的謊言是如何傷害這個世界,傷害更多善良的人。小布希和所帶領的美國是,中國共產黨和依其所生的蛆蛆人渣更是。
「彼 竊 鉤 者 誅 , 竊 國 者 為 諸 侯 , 諸 侯 之 門 而 仁 義 存 焉 , 則 是 非 竊 仁 義 聖 知 邪 ?」《 莊 子 ﹒ 外 篇 ﹒ 胠 篋 第 十 》
「伯夷醜周,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跖、蹻暴戾,其徒誦義無窮。由此觀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 《 史記遊俠列傳 》作者:司馬遷

黑 惡勢力有沒有政治訴求,這種沖擊政府的行為純粹是以卵擊石,等待滅亡的自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利益博弈?事實只有通過時間去積累,如填河治水,終究會有山 洪的爆發。找了幾個社會青年來拼湊事實,無非說明該生本壞,連同學、老師、親朋好友都不能出來說話,在關鍵時刻沉默,網上評論全部封鎖,這代表什麼,欲蓋 彌彰?還說明什麼,國家內部的人民矛盾都不能評論,這代表什麼?如果政治如此繼續,國家不分裂才怪?何必為了維護少數官員的烏紗帽,犧牲國人的政治理想 呢。我們強烈呼喚正義,呼喚真相,維護國家的穩定!一個遠離貴州的中國人
- woody
中國的政治外表看是平靜,內部確是波濤洶湧!多少的可悲事、多少的潛規則、可憐永遠是無權無錢的老百姓!又有多少個溫總理真正為人民服務!辦工樓地方比省市大,是地方錢多還是上面縱容?
- 老黨員

Monday, November 05, 2007

William Spencer: From YouTube to MTV

William Spencer: From YouTube to MTV « NewTeeVee: "SCOOP: The next time I hear yet another person whine about YouTube being only for home videos of cats flushing toilets and kids skateboarding, I’ll know how to respond. William Spencer, a kid from Colorado, has signed a deal to develop a skateboarding stunt series based on his clips on YouTube for MTV, according to our sources."

Nice.
另外一個新媒體把平凡小卒變名人的例子。
我想有才能的人一直都存在,只是在新媒體/個人媒體興起之前,媒合成本太過高昂,資源會被少數人把持惡性循環之下媒合成本更高,現在新媒體的興起彌合了界線,all players in this ecosystem, audiences, artists, agencies should all be benefited. But the competition is tougher though. Since all competitors, either professional or amateur are available worldwide.

see more here - Youtube/Social Impact
i do not know what word (in English) they use to describe this phenomenon.
But very interesting. Takes quite a while to read every story.

Saturday, September 22, 2007

Two BBC producers are forced out as more vote-rigging cases emerge - Times Online

Two BBC producers are forced out as more vote-rigging cases emerge - Times Online by Dan Sabbagh and Adam Sherwin

Two senior producers were forced to quit the BBC yesterday, after the corporation admitted that producers had fixed four more audience votes and competitions.

Richard Marson, a former editor of Blue Peter, was dismissed, and Ric Blaxill, the head of programmes for the digital radio station 6 Music resigned – taking the total number of enforced departures at the broadcaster to three.

Mr Blaxill, a former Top of the Pops executive producer and creative director of Capital Radio, is the most senior of the casualties. He quit as the BBC admitted that production staff invented fictitious winners on the Clare McDonnell show and the Tom Robinson programme, both on 6 Music.

Mr Marson was forced out after the BBC also confirmed The Times’s report that producers had overruled an audience vote on the naming of the current Blue Peter cat, Socks.

(Continues...)

----

喔 真的超糟糕
我尊敬的prestigious BBC
is it the time that all values and authorities degenerate, seduced by the evil?

台灣的電視...



Friday, June 08, 2007

Most E-mailed Articles from IHT, June 8

Among the 10 topics two are related to Taiwan, three related to China and two related to Japan.
Does the number 4 imply the tense and treacherous between them?
I am quite surprised that so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our former president go to the shrine or how we lost another ally. Is Taiwan not so small and less-important as I think?

Tuesday, April 24, 2007

yam天空-新聞-雜誌-今周刊-德勤TMT 30大趨勢報告出爐 網路將主宰媒體電信

yam天空-新聞-雜誌-今周刊-德勤TMT 30大趨勢報告出爐 網路將主宰媒體電信:
今年全球的科技、媒體、電信(TMT)產業,將會出現什麼樣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所屬的德勤集團(Deloitte),最近四年來,每年都會針對全球TMT產業發表預測報告。

(中略)

我視傳媒將在四月分推出每小時傳送新聞給手機電視使用者的新服務。吳戈卿表示,屆時用戶可先在手機上接收文字新聞,若有興趣則可藉由3G手機即時觀看。

屬於自己的東西,掌握在自己手裡。」吳戈卿一語道破未來媒體與電信產業的發展重點。業者只是盡可能扮演著「把過去的科技重新整合,再推出新服務讓消費者選擇」的角色,只要提供讓使用者滿意的服務,就有生存的機會。

Tuesday, June 20, 2006

[人物] 曾子墨:從華爾街到鳳凰衛視的"非常"財經美女

part 5

2001年在做“財富全球論壇”的報道時,曾經創造過在3天裏成功採訪8位世界頂尖企業、財團主席的記錄,並且在2002年獲得了“年度最佳財經類節目主持人”的大獎。

因為子墨,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財經新聞,也是因為她,枯燥的數位、拗口的理論和雲裏霧裏的經濟動態開始變得人性化、有趣,甚至溫柔起來。

很多人說鳳凰已經經過吳小莉時代和陳魯豫時代,正在進入曾子墨時代。

被問了很多次類似問題,這次,子墨依舊是一笑了之。她說她從未刻意讓自己成為一個固定類型的主持,也不想創造什么時代。

在她心中,成功的定義不一定就是自己成就一番事業,或是擔任到什么職位。比如有的女性朋友沒有自己的工作,但在事業上和精神上給了丈夫各種幫助,這些是沒有人能代替的,所以她們一樣非常偉大。

那些外人看著的成功,如果沒有家庭沒有感情,寧願不要。

在子墨看來,能不能獲得快樂,還是心態最重要。曾經,她對自己要求得特別高,希望凡事做到盡善盡美,什么都想要。不過,到了今天,一度好強的子墨正在逐漸學會沒那么上進,沒那么積極,甚至是變得“中庸”—因為比努力追求沒有的東西重要得多的,是珍惜已經擁有的現在。

喜歡王菲、莫文蔚,和陶吉吉;總能被齊秦音樂中的感情深深打動;太悶的電影不看,好萊塢的情節劇比較對胃口;經常看著韓劇哭得一塌糊塗……工作之外的子墨,和我們一樣,是個簡單感性的小女人。

子墨笑說自己是被瓊瑤毒害了一代人中的典型——骨子裏一直很浪漫。

“現在看瓊瑤的書覺得幼稚,但年輕的時候,她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你愛一個人,那個人也愛你,一輩子就這樣天長地久。由此,婚姻和愛情沒有差別。”當時的她就是這么個想法。

雖然越來越多的同齡女子都屬“已婚人士”,但身處投資銀行和知名電視臺這樣的環境裏,周圍儘是比子墨大的單身悠哉悠哉地晃來晃去,搞得她也不著急,希望多過兩年再安定。說起理想中的他,子墨談到了希拉裏。

有人問希拉裏,為什么經歷了那么多,還沒有和克林頓分手。希拉裏回答,認識的時候感覺和對方有特別多的話要說,直到今天,他們之間還是有說不完的話,也許這就是原因。

對此,子墨深有共鳴:兩個人能有很深的感情,還有合適的生活圈子、教育背景,實在非常不容易,所以如果真的能走到一起,那么能支撐兩個人一輩子、永不厭煩的重點,就是有說不完的話和分享不完的東西。

Saturday, March 05, 2005

[新聞] PTT 新二二八事件始末

這就是我們的第四權?
作者:msyang

2005年2月28日,在全國知名的BBS大站,台大PTT實業坊爆發 了一件以劈腿為主軸的大事。2月28日17:38,某位a版友在一個以情緒發洩為主的討論板Hate板發表了一篇以「【劈腿】幹!東xxx所的狗男女! xxx你還是男人嗎?」為名的文章,內容指稱他前往探視女友卻發現女友與其學長在女友住處與女友進行性行為,因而對於女友劈腿一事大怒。而原作者在其文章 內由於明確交代了系所以及部分姓名,其他網友從中交叉比對,過濾出可疑的男女主角姓名。此時原作者便以刪除原本文章,然而由於Hate板原本就是一熱門看 板,加上BBS站的系統設定中,即使將文章從原始看板刪除,仍會將原始文章暫存於ALLPOST此一看板中。所以眾多網友仍可閱讀到原文,此時基於某種義 憤亦或者是看熱鬧的心情,自當日20:00開始,眾多板友開始尋找相關人士的網路相簿或照片,此時Hate板瀏覽人數開始暴增。 在此需先向各位說明PTT這個BBS站一項特殊的機制。該站存在一「熱門看板『即時熱門排行』」的即時看板,會將當時站上看板人數較多之看板按照觀版人數 順序排列。而看板板名末端會顯示目前觀版人數。觀板人數超過99(也就是進入三位數字以後),隨著觀板人數的增加會出現HOT→爆!(白色)→爆!(紅 色)→爆!(藍色)的字樣。在過去PTT的站史中,僅有2004年奧運棒球比賽時於Baseball看板曾進入藍爆階段。

而當日20:40 Hate板便已進入白爆狀態,到了20:50分有板友找到類似原作者女友的照片,此時人數更增,到了21:30分便已進入紅爆階段。此時有網友開始鼓譟,希望可以再看到一次藍爆。到了22:53分,Hate版便進入藍爆狀態。至23:00已經數次藍爆,此時原作者另發表文章表示,文中提及該女友的稱呼僅為暱稱,與其本名無關,並希望網友不要再討論。然而網友的情緒已經被激起,對此討論仍持續進行。同時加上有板友call in到知名節目中提及此事,雖然該節目由於不瞭解網路狀況,並未對此發言,眾網友對此舉的反應卻更加激烈。當日23:50分,Hate板板主(即看板管理者)pasaword公告將於3/1 00:00進行刪除文章的動作,而原作者a網友亦發表文章,希望其他網友不要「逼他跳樓」。

3/1 00:00,原作者a網友發表文章表示原文僅為其發洩之文,內容為假,希望其他網友不要再討論此事。而網友們的態度則不一,部分認為原作者說謊而怒不可遏。然而絕大多數網友仍認為原作者此時的澄清僅為平息事件,並非事實。之後由於板主pasaword砍文以及原作者翻案文章一事,大量網友進入Hate板,並於當日00:07分再次達到藍爆。而由於在PTT站中流傳著藍爆之上還有紫爆一事,因此網友們開始大量號召,希望可以出現站史上從未出現的紫爆。因此到了3/1 00:30分,該看板觀板人數已經到達8000人,此時文章走向已經偏離原本討論,出現紊亂的各種文章。當日00:37分,觀板人數達到9000人。更於00:43分達到傳說中會出現紫爆的10000人大關,然而紫爆並沒有出現,站務小莎姐並於00:44澄清並無紫爆一事,此時網友便逐漸散去離開Hate板。此後Hate板所出現之風波與本文欲探討之事件無關,此不贅述。

而當日00:51分,於另一看板「匿名版」有網友找到疑似女主角的照片,便即張貼上該看板,使得該看板亦呈現暫時性的混亂,但由於匿名板板主的警告以及部分網友的自覺與自律,照片的流傳漸息,該看板的鼓譟亦稍緩和。然而在當晚21:46,仍有部分網友將稍早板友找到的疑似照片張貼於Hate板,又引起另一波熱潮,但是已經沒有前日那樣的躁動。加上當日又有網友call in進去與昨日相同的知名call in節目,此時網友的討論已經遠遠偏離原本事件,而以討論各種之後衍生現象為主,可說原本事件已經漸漸淡化而被取代了。


以上事件本與媒體無關而與網路問題相關。網路問題並非本文訴求,然而為求公正,特詳細說明原始事件,以期對照之後媒體偏差的報導。


3/2,中國時報頭版以一標題為「東海大學 劈腿事件 喧騰網路」的文章報導此事件,報導內容大量引用原作者初始所發表之文章內容,並提及該校諮商中心主任與學生聯絡後證實劈腿「確有此事」。本篇報導再次引起網友軒然大波。眾網友開始對原撰文陳姓記者感到不滿而發起許多運動。包含重現陳姓記者過去曾透露的個人資料(包含本名、BBS站id、手機號碼以及電子郵件信箱),而網友的討論重心也轉移到指責撰文之陳姓記者,此時於該站各相關看板以有過多不同的討論聲音,在此不贅述,只是此時絕大多數的網友均發表文章表示對於陳姓記者的不滿。而除了中國時報以外,其餘各家媒體也於今日大幅度報導本次事件,然而報導內容多根據中國時報當日頭版之偏差新聞,甚至於轉述、再理解過程當中將事件作了更多的曲解或偏差,引起該站網友更大的不滿。


而陳姓記者於3/3下午委託該站另一看板media-chaos板主L張貼了她的聲明。在陳姓記者的聲明中提到她「連續兩天觀察事件」因而發覺網路上的討論「一發不可收拾」,3/1下午三點主動聯絡該大學主任秘書以及學務長;下午五點,學務長主動致電陳姓記者告知事件所提及學生確為該校學生,並已請該校學生諮商中心主任與兩名學生聯絡,「證實兩位學生是學長、學妹」。陳姓記者並宣稱自己「秉持新聞媒體的良心與專業,將這件正在網路延燒的『網路殺人事件』報導出來,目的是提醒公開及轉貼資料的網友行為已觸法,並善意告知校方」,陳姓記者並聲明她「本人查證、報導這起新聞並無不實及渲染,目前仍保留當時進行新聞採訪的相關事證」。


然而,該報導在公論下,其實爭議之處頗多,茲列舉如下:

1. Hate板原本創立的意義便在提供網友一個發洩的空間,因此在發言上的規定相當寬鬆,基本上並不限制出現粗話或者不文雅字眼,而陳姓記者3/2的報導中引用原作者於該看板發表的文章,雖然並無不雅字眼,然而對於事件情節描寫之露骨與不堪,似有不當。媒體頭版的性質與Hate板並不同,這樣露骨的描寫竟置於國內知名報紙的頭版,令人訝異。

2. 原始文章作者a板友於3/1 00:00分已經發表文章,表示其初始文章為假,僅為發洩之用。雖然網友大多持不信任態度,然而陳姓記者仍引用其初始文章,報導內容顯然與原作者言論有所出入。

3. 在報導已與原作者所發表的澄清言論有所出入的情況之下,陳姓記者於報導中仍提及「經該校咨商中心主任與學生聯絡後證實『確有此事』。」。在報導中,「確有此事」的字眼使閱聽大眾有極大的可能性誤解為「劈腿事件確有此事」,然而陳姓記者於其聲明稿中卻改口稱該校諮商中心主任「證實兩位學生是學長、學妹」。既然如此,在報導中使用「確有此事」的字眼對閱聽大眾所造成的誤導便與事實不合,也顯見陳姓記者並未證實其報導內容之事實為真。

4. 陳姓記者於聲明中亦提到,她是在觀察兩天之後方進行對於此事之報導。聲明中亦提到她是在3/1下午三點向該校求證。然而初始文章的發表卻是在2/28下午五點半左右(前述對於事件的敘述中有提到),對照之下,陳姓記者宣稱之求證時間與事件初始時間相隔甚至未滿24小時,又何來觀察兩天之說?

5. 陳姓記者亦宣稱她是為了「秉持新聞媒體的良心與專業,將這件正在網路延燒的『網路殺人事件』報導出來,目的是提醒公開及轉貼資料的網友行為已觸法,並善意告知校方」,然而陳姓記者於頭版所發表的文章卻明顯偏重於「並未被證實」的劈腿事件。雖然在該報當日A8板尚有兩篇文章論及公開事件的刑責以及兩性關係的建立,但與頭版文章之篇幅與位置相比,這兩篇善意文章的影響力明顯不及具有煽動標題以及內容未被證實的頭版新聞,同時頭版內容亦未見陳姓記者所稱之專業與善意。

6. 另外,本次事件在PTT站所引起之後續事件雖然仍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但這些後續事件已與原本的劈腿文無直接相關,可說劈腿文的直接影響已在3/1以後消退。同時,PTT雖然為國內最大的BBS站,但網路終歸是個虛擬世界,影響力有限。對照陳姓記者3/2之報導,將虛擬世界的未確定事實公諸於實體世界的報紙之上。陳姓記者在聲明中認為不妥當的「網路殺人事件」已被本篇報導轉變為影響力更大,位於實體世界的「報紙殺人事件」,豈非諷刺?

7. 最後,網路劈腿事件是真是假,總是個人私德問題,而且事件關係人亦非公眾人物。然而中國時報身為國內知名報紙,竟將本篇報導置於該報頭版,此舉亦甚不當。同時,惡質與嗜血的媒體文化在此亦表露無遺,令人感到髮指與遺憾。


媒體成立的初衷原本期望在傳統三權(立法、司法、行政)外,發揮監督國家高權與實際行為,希望藉由輿論以及資訊的傳播讓一般民眾亦能夠擁有捍衛自己權力的認知基礎,這是媒體被稱為第四權的理由。但是此次事件,媒體卻全然喪失了其為第四權的立場,進行未充分證實而對象又為一般人民的煽動報導,這,就是我們的第四權?
嗚呼!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