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01, 2007

拆碑遷墓引發動蕩 俄議員團訪愛尋求化解危機

拆碑遷墓引發動蕩 俄議員團訪愛尋求化解危機

拆碑遷墓為哪般?

由於拆除蘇聯紅軍解放塔林紀念碑以及搬遷紅軍烈士墓事件,愛沙尼亞國內形勢一度出現動蕩,愛俄關係也因此急劇惡化。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愛沙尼亞政府作出這樣冒險的決定?這場風波背後又隱藏了什麼樣的玄機?

應該說,愛沙尼亞與俄羅斯之間錯綜複雜的歷史淵源是此次拆碑遷墓事件的一個重要原 因。愛沙尼亞18世紀初作為沙俄戰勝瑞典的戰利品,由瑞典割讓給沙俄,而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愛沙尼亞人始終尋找各種機會試圖擺脫俄羅斯的統治。第一 次世界大戰後,乘蘇聯百廢待興之機,愛沙尼亞曾短暫宣佈獨立,但不久以後就被逐步強大的蘇聯再度兼併。

由於這段歷史的存在,愛沙尼亞國內對俄羅斯的態度始終存在嚴重分歧,佔總人口三分之二的愛沙尼亞族認為, 儘管蘇聯曾將納粹德國驅逐出愛沙尼亞的疆土,但從本質上說,俄羅斯人和德國人沒有什麼不一樣,無非都是在扮演統治者的角色。因此,1944年蘇聯紅軍解放 愛首都塔林後樹立起的紅軍紀念碑不僅不能代表愛沙尼亞的勝利,反而是俄羅斯人繼續統治愛沙尼亞的“罪惡象徵”。但佔總人口三分之一的俄羅斯族則認為,正是 由於俄羅斯人的浴血奮戰,愛沙尼亞才能得以擺脫納粹的統治,蘇聯紅軍紀念碑是這段歷史的見證。在愛沙尼亞1991年獨立後,圍繞著這塊紀念碑,愛國內的反 俄派和親俄派曾數次發生激烈衝突,而這樣一種針鋒相對的民族主義情緒顯然是此次事件的一個根本動因。

民族情緒為什麼恰逢此時爆發?這應該和目前的地區形勢息息相關。首先,俄羅斯 近兩年來經濟發展得到顯著提高,強國情緒重又瀰漫在俄羅斯的政治氣息當中,而這無疑引起了俄周邊國家的警覺甚至是驚恐。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 紹雷指出,在過去不長的時間內,喬治亞、烏克蘭、波蘭、捷克等多個國家和俄羅斯發生了摩擦,原因固然各不相同,但不能否認這些爭端多少都有針對俄羅斯強大 的反彈意味。其次,愛沙尼亞是西方遏制俄羅斯的前沿陣地,此次拆碑遷墓事件,與其說是俄羅斯和愛沙尼亞之間的碰撞,還不如說是俄羅斯和西方目前關係的一種 折射。不久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嚴詞指責美國的全球霸權,近來雙方又因為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鬧得不可開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拆碑遷墓的發生或許就不難理解了。(記者 倪旅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