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因為做錯事,或者其實也不是因為做了錯事,只是因為大人覺得我們不對,就被要求要說「對不起」。「對不起」成為安撫大人情緒的標準用語,也成了息事寧人的工具用語。然而,我們卻未能真正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道歉。很多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大人對我們說過任何的道歉,即使他們真的犯了錯誤,有些情況很明顯的是大人的疏忽,或他們行為所造成的糟糕後果,他們也絕不輕易的道歉。
我們沒有真誠「道歉」的楷模,也無從了解「道歉」的內涵和實質的意義。以至於,當我們在關係中彼此傷害也好,或是在關係中深深的傷害了對方時,我們不知道如何修復,更不知道如何說出最誠摯的「對不起」,以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悔過,能從心裡開始「原諒」的歷程。
「道歉」在我們自小的生活經驗,太容易和羞愧及羞辱連結一起,彷彿若是道歉了,就表示自己輸了,或是自己居於下風,任人宰割。所以,我們不輕易道歉,任由心理防衛不斷偽裝和否認。若是情勢逼人必須道歉,我們也難以去思索「道歉」的意義,而以一種敷衍及想趕快息事寧人的態度道歉。更多時候,人們可能一邊「道歉」,一邊為自己解釋,再一邊指稱對方也有屬於他的錯。這些簡易和粗糙的道歉,常讓關係更加決裂,更加難以修復。
簡短卻不簡單的「對不起」,承載著文化與真心的重量
真正的認錯道歉,是深刻地覺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他人何等的傷害和苦痛,而不會只是還在顧及自己的面子,把「道歉」視為一種討好或人際關係的交換。
事實上,我們若有收過別人的道歉,便能體會到,如此簡單的一句「對不起」,其實學問很大。即使只是一句短短的「對不起」,都能讓人感受到是否出於真誠?是否真心地從心裡理解到對他人的傷害?是否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當然,在華人社會強調面子,還有「怕輸」的文化裡,要能真誠的道歉,既勇敢且柔軟地說出「對不起」,讓道歉成為彼此關係修復的橋樑,實在有相當的難度。在為本書專寫推薦序之際,恰巧臺灣社會新聞有幾件關係到職場霸凌、對專業羞辱的事件,更能讓我們清楚看見「道歉」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容易卡在意氣之爭,以不服輸的態度,倔強、強勢地罔顧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無辜傷害和影響。
我著實欣喜究竟出版社在此時出版了這本書。在欠缺道歉的楷模,及還未真正學會如何表達真誠「對不起」的現代社會,我們都需要好好學習—讓「對不起」成為難解關係的修復力和療癒力,讓彼此的生命,都來得及釋懷沉重的心理負擔,還給彼此重新再開始的機會。
我想,這是我們對彼此生命,最溫柔的慈悲和理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