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7, 2020

防疫新生活


國內昨連續44天無本土新增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6月7日將擴大鬆綁生活防疫規範,餐飲、休閒、藝文活動不再限制人數。指揮官陳時中今日接受周玉蔻節目專訪表示,如果出現零星本土個案還是會照常解禁,除非發生群聚感染才會暫停;解禁後仍得做好個人防線,未來邊境解封才比較有可能。

陳時中說,台灣是貿易國家,邊境勢必得適度開放,開放帶來效益就要承擔風險,但不能無限制承擔風險,若個人防疫新生活做好,傳播或感染非常有限度,加上一些總量管制,台灣就能與經貿潛力國家更多往來,加速復甦。在疫苗和特效藥研發上市前,防疫新生活不排除需維持兩年,口罩未來是生活用品,坐電梯、搭捷運還是要戴口罩。

台灣這次防疫有成,如果日本將採階段性解除入境管制,台灣有望列入第一波解禁名單,台灣是否也會放寬國人去日本旅遊?陳時中認為,還是要看對方國內疫情是否安全,「人家歡迎,但我們不一定要去」,短時間內國人還是無法出國玩

三年前,陳時中曾說過:「我們需要WHO,WHO也需要台灣」,經過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他認為,WHO愈來愈需要台灣,各國也認為WHO需要台灣,挺台聲浪比以往更高,台灣不再需要卑躬屈膝地乞求加入WHO,而是帶著貢獻參與

中國不斷批評陳時中,可能擔心他未來會參選總統,對此,陳時中回應,不用擔心我選總統,中國可能是不爽我說它和譚德賽相互取暖,不過人與人免不了相互取暖

自從南下墾丁推廣防疫樂活,各縣市爭相邀請,是否有確切行程?陳時中回應,目前沒有確切行程,非上班時間有空的話還是非常樂意去走走。有人認為應該見好就收,他說,他的想法比較開放,因為防疫讓大家感到苦悶,地方若希望他去,大家歡喜,他就去

疫情緣故,名氣變大是否感到困擾?陳時中坦言,有點小困擾,大家認識我,相當熱情。主持人周玉蔻進一步問,有沒有可能名氣比蔣介石還高?陳時中回應,一時之間有可能,長時間就要再看看」。但也不擔心疫情過後被淡忘,笑說「那也很好,我的時代任務完成了」。(林芳如/台北報導)


---
真的是個很溫暖的人阿

Monday, May 18, 2020

Kim Hunter, 79, an Actress Lauded as Stella in 'Streetcar'

https://www.nytimes.com/2002/09/12/arts/kim-hunter-79-an-actress-lauded-as-stella-in-streetcar.html

''Acting is my life,'' she said in 1994. ''It doesn't get easier. It gets harder. I find it more challenging as I do it and realize how much more has to go into it. But I thank God I am in a profession where there is no retirement age.''




so beautiful
人生或許不是在追求容易
而是困難
但卻越來越樂在其中

Wednesday, May 13, 2020

城市流逝的風景

午夜書店的最後一頁 誠品敦南店熄燈號

款待人,款待書
城市流逝的風景
百百種因不同背景前來
卻同樣沉浸在書中時光的人們

---
誠品講堂的「固定班底」,作家楊照回憶,自己開的「奇怪」課程,如波特萊爾的詩與德希達的解構主義,沒有任何實用性,還要求學生課前閱讀,但每次總是來了100多位學生,每期人數爆滿,不曾中斷。「不可能的事,在誠品變得可能。」楊照認為,誠品讓知識變得有吸引力。

除了講堂,誠品還開始各種形式的活動,如展覽、表演、畫廊,讓讀者在「書與非書之間」閱讀流連,而敦南店擁有許多活動的第一次。1995年,敦南店遷移時,舉辦了「喜新戀舊‧移館別戀」的活動,18個小時不斷電音樂會,樂團輪番演出;1996年的戶外音樂會,融合古典、搖滾、電音與民謠,連續了13個週末夜。
---
我們曾經的青春年少
那個有點長卻常常走過、等待的路口

Fearing a Second Wave, Cal State Will Keep Classes Online in the Fall
The move by the nation’s largest four-year public university system comes as many other schools insist they will find a way to bring students back to campus despite the coronavirus.
慘慘慘

https://udn.com/news/story/6845/4549567?from=udn-relatednews_ch1015
在您的文化裡,「茶」這個字怎麼發音呢?是偏向「cha」還是「tea」?「島內散步」的導覽老師施子真為國際友人解說時,總喜歡用此當引子,解釋茶文化從華人世界傳播到世界各地的路徑。「cha」發音的國家,代表當年茶是走陸路(絲綢之路)傳播到當地,因途中經過波斯受其語言影響;若是「tea」的發音,則代表是經由海路,被荷蘭、英國貿易商帶到歐洲,因為從福建、台灣出口,受閩南語發音「te」影響。

利用「茶」開啟台灣與外國友人共同的話題,我們著實不一樣,卻也可能因為歷史留下的吉光片羽而有片段的相交。「島內散步」的導覽,總不放棄絲微線索,惦念著聆聽者的背景與需求,投其所好地客製導覽內容,就像電影《E.T.外星人》中E.T.伸出的手指剎那,文化的共鳴與交流就從那個觸點開始了。

......

用徒步的速度,「島內散步」引領大家認識城市,形式包羅徒步導覽、手作體驗、實境解謎等,知性而有趣。以不疾不徐的速度,「島內散步」的導覽擴展到超過400條文化導覽及小旅行路線。他們曾在清晨三點半,探訪清晨批發市場的交易,見識拍賣台上台下幽微的默會手勢,那是一般人鮮少遇見的台北;或是跟著艋舺青山宮遶境,了解整個遶境儀式是不斷年復月累的文化慣習與記憶;每年10月,配合同志大遊行活動舉辦的同志議題導覽,走訪台北同志歷史空間,參加的人有半數以上都是異性戀;或與「燦爛時光」書店合作,請印尼移工現身導覽不一樣的台北車站,或是到中和興南路一帶體驗「南勢角緬甸華僑聚落」的異國風情。這些景點、時事的背後,都藏著「島內散步」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如文化資產保存、老屋活化、同志議題、文化平權等,「理解是交流的第一步,」客戶行銷總監顏志豪說,希望藉由更多的認識與理解,促成社會的討論。

近年來,「島內散步」更跨出大台北地區,延伸到基隆、宜蘭、新竹、嘉義等地,與地方原有的文史工作者、產業合作,透過旅遊讓在地人發現自己的文化優勢,讓地方文化資產被重視,融入「永續旅行」的概念,與地方共好。

「『島內散步』的客群集中在25~45歲間,多半都是成年人,大家的初衷都是想要認識自己是誰。」顏志豪解釋,這也讓「島內散步」意識到要從兒童教育著手,他們舉辦兒童營隊、城市小偵探、小小導覽員,引導孩子們認識自己居住的城市,再透過小朋友影響家長,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是有故事的島嶼。

其實,我們的城市從來不缺故事,但在我們求學、生活的歷程中卻少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的鄰里,這或許是個遺憾,但更可以化成動力,更努力認識自己。施子真也是從參加「島內散步」導覽入門,到接受培訓成為導覽老師,他回憶道:「首次參加大稻埕導覽結束後,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我要再回來,因為我對它還不熟,導覽老師給我一點資訊,但是我覺得不夠,我想要再回來,想要帶朋友回來大稻埕,跟他們說我聽到的故事。

Wednesday, April 29, 2020

コロナと台湾

台湾の新型コロナ対策本部設置以来100日間の主な出来事

台湾でコロナを封じ込めた「鉄人大臣」の知られざる素顔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5ff80cfd6940a0dfbeebfd22b26100bd9442b9a8
「同情心にあふれた社会でなければこの問題は解決できない」と人心に訴えた。

「命を守るのに色は関係ないよ」という言葉とともに「私は小さいころ、ピンクパンサーが大好きだったんだ。ピンクはいい色だよ」と呼びかけた。これに台湾社会がまたたく間に呼応し、フェイスブック上では多くの企業や個人がプロフィール画像をピンク色に変えて陳時中の呼びかけを支持した。こうした一体感を生み出しているのは、感染拡大防止に成功している台湾だからこそだが、結果だけでなく「過程」を重んじる父の教えを守る陳時中の存在が大きいことは間違いないだろう。


6カ国語を操るポーランド人、タクシー運転手時代に見た「残念な日本」 旅行会社起業してでも伝えたいこと


もともと運転が大好きだったというファビオラさん。「来日して20数年間、北海道以外の都道府県は全部車で運転して回りましたよ。東京から鹿児島まで走ったこともあります」

タクシー運転手は「1カ月で11日勤務で、30万円ぐらいの収入が得られる」というのも魅力でした。当時は博士課程にも進み、「しっかり働き、ほかの時間を研究に割きたかった」と話していました。

Tuesday, April 28, 2020

コロナ & 教育

学校のオンライン化を待てない富裕層が、いま自宅で実践している教育法5つ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ccfd8a31b996d3c6ddee64adfb1d8017422022e9

https://toyokeizai.net/articles/-/333742?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ttp&utm_campaign=link_back&utm_content=related

世界各地の親が「ネット授業」に悲鳴を上げる訳
"IT先進地"シリコンバレーの親も苦戦中
https://toyokeizai.net/articles/-/344939?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ttp&utm_campaign=link_back&utm_content=related

科学が示す「コロナ長期化」という確実な将来
3つの変数でわかる私たちがとるべき対策
https://toyokeizai.net/articles/-/345872?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http&utm_campaign=link_back&utm_content=related

Monday, April 27, 2020

時々

ときどき

葛藤の中、書店奮闘 感染リスクでも需要に応えたい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946642f6661f27a54554057a5ebe985d3b883591

コメント
くだらないワイドショーを見て不安を感じるより
たまには読書でもして、心のリフレッシュをした方がいい


働くママ苦悩 学童閉所で在宅勤務「仕事の先行き見えず」


鬼滅の刃 愛される4つの理由


新しい地図 コロナ対策で基金

俳優の稲垣吾郎、草なぎ剛、香取慎吾による「新しい地図」と日本財団は27日、新たな基金『LOVE POCKET FUND』(愛のポケット基金)を立ち上げたことを発表した。まず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対策の支援に取り組み、医療関係者やその子どもたちを含めた家族を支援するプロジェクトをスタートさせる。また、「新しい地図」として同プロジェクトに3000万円の寄付を決定したことも明らかになった。
---
クール名前ですね

Thursday, April 23, 2020

She paid $68,000 to do an MBA at Cambridge. Now she's studying via Zoom in India

https://edition.cnn.com/2020/04/22/business/business-schools-coronavirus/index.html

That could hit a vital revenue stream for the world's best business schools, and undermine the selectivity and diversity for which their MBA programs are known.

More than a third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s Class of 2021 is from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a figure that rises to 43% at Stanford.

In Europe, business schools rely even more heavily on foreign students. Nearly two thirds of this year's Insead MBA class is from outside Europe, while fewer than 10% of students currently enrolled in MBAs at Cambridge Judge and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s Saïd Business School are from Britain.

也太過分了...阿就亞洲人, or other Europeans or Americans
聲名這種事

In the United States, education ranked fifth among service exports in 2018, according to th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More than one mill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tended American colleges in the 2017/2018 academic year, generating $45.3 billion in export revenue.

Business schools in Asia Pacific, such as 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CEIBS) and the 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 could be the big winners if MBA candidates choose not to travel so far. Nearly 40% of MBA students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are from the region, with more than a fifth of the Cambridge class from China and India.


果然....wwww

Wednesday, April 15, 2020

今とき

テドロス氏発言に台湾憤慨 3か月前から攻撃?→「選挙で忙しかった時期じゃん」 「また知らぬ間に独立してしまった」と皮肉も

この発言に対し、台湾の蔡英文総統は自身のフェイスブックで9日、「台湾が国際社会上で人種差別を行っていると批判された件について、私はここで強く抗議致します。皆さん、真実を世界各国の友人に伝えてください。同時に、ネット上で各国の言葉にこの文章を翻訳してくださることを歓迎します。共に台湾が置かれる立場を発信しましょう」と前置きし、

  「台湾はどのような形であろうが差別に反対している国です。何故なら、私たちは長期にわたり国際社会から排除されており、差別されること、及び孤独である辛さを誰よりも知っているからです。WHOのテドロス事務局長が中国の圧力に屈さず、いつか台湾の土地を踏むことが出来たなら現在私たちが行っている防疫対策が如何なる努力の上に成り立っているものか、そして長らく不公平な待遇を受けていたのが台湾国民であることがわかるはずです」

Wednesday, October 30, 2019

環境電子報:台灣、台東、限塑、非洲、撒哈拉、沙漠化

挺禁塑 麥當勞歡樂送、得來速 11/6起不主動提供吸管

隨著新制上路前,多數連鎖品牌皆以著手改良使用「就口杯」或替代材質,其中速食業者肯德基採行封膜撕開直接喝、摩斯漢堡則是內用改為內用杯、頂呱呱與麥當勞皆改變杯蓋設計改為就口杯,且不分內用外帶全面淘汰塑膠吸管。麥當勞表示,推行「冷飲直接喝」後.相較於原杯蓋加吸管,新的冷飲杯蓋減少了3%-16%的塑膠使用量,也減少一個吸管廢棄物的產生。

---
good to see so many people do care. :)

寫一本流傳餐桌的書 利嘉部落老中青三代 記錄55種民族植物《你是我的菜》

10中旬,台東氣候晴朗微涼,陽光照在臉上暖暖的,是一個舒服的天氣。利嘉部落文史工作者吳金朗,在利嘉國小涼亭裡中,娓娓道來出書的目的。因意識到族人越來越少使用母語,眼看著族語逐漸消失。「文化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族語,族語消失了,就不用談文化了。」

民族植物知識,是傳承卑南族生活習慣的方式,因此吳金朗和村長林肯毅兩人在社區發展協會表達,希望教導年輕輩山林知識以及卑南族傳統技藝,並從野菜的認識起步。「認識這些祖先們在山裡常使用的植物,野外求生至少不會餓死。」

保存族語的意義在於,指稱物種的方法隱含著對這個物種的認識與理解;保存了語言,等於保存了這個物種和人類的關係,這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視生物文化多樣性的原因。吳金朗和林肯毅就舉例,利嘉likavung(音:利卡夢),原意是帽子。他們的祖先來到此地,看到芋頭葉肥美如巨大的帽子,likavung就是形容這片土地的肥沃。

16:56
從很熱的夏天到很冷的冬天
2018 to 2019
我所生活的軌跡
i do care
在漢人家庭中長大生活在漢人社會中追尋著高大上以為一切理所當然
不知道在山的另一端有另一個世界
從更久以前就生活於此的原住民社群們
但接連來到的外來者
如何強迫把他們置於大日本、大中國的思想體系之下?
在這個變動的世界裡如何找到自我、社群、民族立足之處?


「因此我們過去無論走到哪裡都去鼓吹寬容和團結,以避免當地社區感覺他們微薄的資源受到新移民威脅。當社區在土地和水資源問題上相互影響時,應該展開對話,誠實和坦率的對話。」他建議。「在不斷擴大的撒哈拉沙漠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來自馬利北部的難民Fadimata告訴IPS,氣候變遷正在影響薩赫勒地區的所有人,包括恐怖分子

「我親眼看到一群持槍的年輕人來到村裡尋找食物。」

「他們說,他們不想傷害人,只想要吃點東西。當然我們非常害怕,但是村民們最終為這些可憐的年輕人準備了一些東西。他們坐下來吃飯,喝了很多水,然後就走了。我認為這比殺死村民並偷他們的食物、牲畜和水還要好。」

Monday, October 14, 2019

不追韓流改追楓!韓國2019楓紅預測&賞楓必遊6大勝地

喔喔
可惜時間搭不上
不過學校裡就看到了(?)
江原道/雪嶽山楓紅預測

德壽宮
雪嶽山
智異山
內藏山
梵魚寺

Tuesday, October 08, 2019

觀光與餐飲

世界很大,誰不想出門看看?
但是侵門踏戶蜂擁而出,佔用餐廳和馬路,在別人的前院拍照,真是當地居民之福?是為什麼要旅遊?除了拍照和購物之外的目的是什麼?有助於互相了解嗎?還是

BBC 英伦网 - 城市过度观光 居民不堪重负该怎么办?
https://www.bbc.com/ukchina/simp/vert-tra-49895407
What’s it like to live in an over-touristed city? http://www.bbc.com/travel/story/20190818-whats-it-like-to-live-in-an-over-touristed-city


中國是個截然不同世界呢
華美的東方黃金國度
城市化發展帶來資本主義、高級享受、娛樂與餐飲文化
餐廳這字在歐美尚新,但在中國可一點都不陌生。since the 11th century, song dynasty.

Monday, October 07, 2019

台灣新聞與小丑

看了一堆新聞,生命有千萬種面貌,you can only choose what you want.

#連千毅 #包養 #富家女 #子涵 #粉紅奧迪
#王瞳 #婚外情 #南方澳 #橋樑
#檢測 #崩塌 #健行科大
#頑童 #小春 #離婚 
#爐石戰記 #香港選手 #反送中 #禁蒙面法 #雨傘 #劉在錫
#twitch #justin.tv #tech_crunch #justin.ka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stin_Kan 

今天的韓流文化剛好講到日韓矛盾和在日朝鮮人,所以說,我們接受的是什麼樣的資訊?主流媒體想餵給我們什麼?我們形成了什麼樣的想法之後,又更深信不疑地接受更多符合我們想法的資訊反覆強化?
https://www.mk.co.kr/news/economy/view/2019/10/800569/


原文網址: 王瞳「殺到馬俊麟家開戰」正宮氣瘋爆衝突! 阿姨狠嗆:妳沒錯老公會往外跑? | ETtoday星光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star.ettoday.net/news/1548772#ixzz61eU622tY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原文網址: 王瞳生日「遭正宮提告」淚崩:我知道我做錯了! 「希望傷害到3個人為止」 | ETtoday星光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star.ettoday.net/news/1549106#ixzz61eVi78LO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突然她的語氣一轉:「你要寫我,恬娃,今年18歲,最想要演戲,什麼都能演。」寂寞算什麼,手機修一下圖、上網關心一下政治,時間馬上就過去了。道別的時候,恬娃再次展現了對記者工作的體貼:「小三那個你可以寫沒關係,反正大家都愛看。」我像是看了一集資深藝人上的談話節目,尺度百無禁忌、帶著奮力一搏的氣氛,用力掰開生命不堪的秘密,只求再看他們一眼。

原文網址: 恬娃認了長年被包養! 「當小三比當元配幸福」 | ETtoday星光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star.ettoday.net/news/1551841#ixzz61eW9Sp2w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小丑》:「精神病最痛苦的,就是別人總希望他們假裝自己正常。」
#小丑 #高譚市 #精神病 #電影

#華城連續殺人案 #殺人回憶 #信號
#寄生上流 #坎城 #金棕櫚 #奉俊昊

「今年看到最好看的電影!」《寄生上流》台灣上映3天票房逼近千萬 網路好評推爆場場爆滿
導演奉俊昊說:「這是一部沒有小丑的喜劇,沒有壞人的悲劇,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在現代這個社會已經不能單就結果去定論。上映後我聽到許多觀眾的反饋,我很高興我想表達的訊息能透過電影傳達給大家。」

我也愛古早味蛋糕! :)

誠實蜜蜂撤台

Monday, September 23, 2019

食物的歷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8495
人類的歷史,是與饑餓奮戰的歷史,更先進的生產技術帶來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需要發展更先進的技術,文明在其中穿梭螺旋發展,王、神、階級、貧富、工業,雞生蛋或蛋生雞,充滿難解之謎。

作者:馬丁‧卡巴洛斯(Martín Caparrós)


飢餓是深入骨髓的恐懼
最直接持久的生理痛苦之一
數千年來,是怎麼建造出這個體系,又如何崩壞至此,造就無數失衡,富有國家奢侈浪費,而貧窮國家餓殍遍野。

Saturday, September 21, 2019

人性黑暗的十部電影

人性黑暗的十部電影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35240

包括血觀音和熔爐,光州與其說是藝術文化,不如說在我心中總是和令人不愉快的事件連結,不論是民主化鎮壓運動,還是聾啞學校虐待霸凌事件,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也容易成為無主之地被任意欺凌。
人性到底是黑暗還是光明,這些電影到底在心裡多健全的時候可以觀賞?
在那之前,我想要看著光明善良的地方,相信這些美好,直到最後。

Wednesday, June 19, 2019

死亡與我之間

這是什麼心靈雞湯?
當我參加完死亡工作坊的隔天

作家葉揚/把傷痛當成一場雨,耐心等待它停
葉揚的另一個身分,是高科技公司的業務主管。作家和業務一感性、一理性;一靠文字想像、一以數字務實,兩種幾乎互斥的工作性質,在她身上卻奇妙地交融。葉揚一直是優秀的業務,也享受競爭,「我看業績報表時會進入冥想狀態,腦中出現α波,」說這話時,她臉上放光,完全不折不扣是個“Super Top Sales”。
理性與感性
我想要作所有的事情
盡情的發光


終止懷孕的那天:35歲的我和6個月的妳,初見即永別
「從她離開我的那一刻起,我開始認識自己,人愈老,愈要愛這個世界,奉獻給年輕人,我們可以安全活到這個年紀,已從這個世界得到很多了,充滿感恩,再來就不是抱怨夠不夠,而應該是我很夠了,我應該給,」他在接受《康健雜誌》採訪時說。

隨時遇見「新」(心)自己──你的人生由你來寫,由你來定義

如果你要問我,怎麼辦到的?我想我會說是「信念」──我深信我可以

我曾是那從85公斤不會游泳的胖女孩──自學游泳,每天就就在那50米室外池,吃水有上百次,我練會了自由式,我成為救生員,我成為游泳教練,我代表文化大學參加大專盃比賽。
我曾是那父親手中扶持的小小騎車手──大學後我也愛上了腳踏車,我從捷安特R800手扳換檔每天自新店騎上陽明山,到換了美利達,從台北往返冬山河兩天400km,後來更在父親的陪伴下參加第一場鐵人三項,他看見我的堅韌。
我曾是那樣懦弱無助的女人──婚變後每晚沈浸在自我責怪中獨自落淚,打電話哀求資遣公司,因為下個月要支付的費用不知道在哪。我領悟到,人生不管到什麼階段,都要懂得「一個人的美學」。
當宇宙用讓你痛到像拆解你骨頭般的疼痛,去折磨你的生活時,它其實是給你重活一次的機會、給你混亂的人生重組的機會。
我不會告訴你這一點也不痛,而是很痛,甚至痛到快要窒息,但也因為這窒息的感覺,讓你感受到重生的美好與珍貴!

人生沒有辦不到的事,只要你夠想要、夠當真、夠相信

我當真相信,我可以──所以在被辭退的第一天,我馬上找到了工作。
我當真相信,我可以──所以在獨力照顧孩子及處理離婚官司同時,我完成建築師學科考試。
我當真相信,我可以──所以在這人生的轉折,我找回了自己與自在。

重新審視傷口,遇見新的自己

今年我給了自己一個新的開始,三月份我參加了「心.中橫.遇見」中橫健行,全程46公里徒步,在這漫漫旅程,山嵐間,我遇見了遇見相知相惜的朋友,更遇見新的自己。
從出發那一刻我就感覺到,這四天就像是人生縮影──
它讓妳面對長久以來逃避的黑暗面;
它讓妳知道自己的柔軟;
它讓妳重現以為已經癒合的傷痛;
它讓妳知道自己的無限可能。
這一趟旅程,我從一個害羞的女孩,成為了人生演說家,演說我的生命。我用我的生命歷程在分享與支持著大家,在那個當下,我「毫無畏懼、毫無保留」。

我的敢Do宣言:別受限於過往的自己,學會如何「放手」,就算你已經在這裡努力了很久,也學到可以徹底改換原有計劃,即使明天就是最後的期限。
太療癒了
可以徹底改換原有計畫
即使明天就是最後的期限
參加AWE的好處是
讓我有勇氣去橋事情了
去改變計畫 去麻煩別人 去商議協調
我的人生
是自己設計、創造、執行的

Sunday, May 19, 2019

愛上牛的十個理由

很多人都喜歡牛,牛是溫順的動物,有感情、情緒和智慧。聖雄甘地便曾形容牛是一首憐憫之詩(a poem of pity)值得我們憐愛、理解及尊重。生活在城市的我們很少有機會接觸牛,如果你不太認識牛,這裡有十個愛上牠的理由

向牛牛許願
愛花愛草的萌牛
大大的耳朵尖尖的角大大的鼻孔

我哈佛研究所畢業,男友高中就輟學,但是在他身上我學到更多


我回答他:「我原本在哈佛讀研究所⋯⋯」然後邊期待著看到大家都會有個驚喜表情,但他只是微笑,一點都沒有驚訝的樣子。他淡淡地用澳洲人會有的口吻說:「哇!很棒欸!那妳喜歡那裡嗎?」

從來沒有人這樣問過我,大家不是接著問我主修什麼,就是驚訝地看著我。我當下覺得很錯愕,沒想到我投下的這顆炸彈並沒有讓他驚艷。

我口吃又尷尬地回答他:「我想我滿喜歡的吧⋯⋯」他用那種他好像知道我要講什麼的眼神看著我,讓我起雞皮疙瘩,然後他就沒辦法克制自己的大笑出來:「哈哈哈,妳講的很沒說服力欸。」


傳說中的哈佛彈~~~
少自命清高了
nobody cares.
it's you. your life.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5/05/18/im-a-harvard-graduate-and-my-partner-is-a-high-school-dropout/
my partner


接下來我就開始在工作室裡教瑜珈,Myles 之前也在這裡教了幾年。很多學生告訴我,Myles 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不是因為 Myles 教他們學會了瑜伽,而是他教大家如何生活得更快樂與平靜。Myles 非常會講話,卻非常謙虛,他可是花了十年在這行,也跑過世界各地去教課。

有個慵懶的下午,我們在海灘上曬日光浴,他蠻不在乎的說,他 17 歲就從高中輟學了,完全不會覺得這是一件羞愧的事,他說:「我好討厭上學,所以我決定再也不回去了。

我很驚訝:「真的假的?你爸媽都沒說什麼嗎?」

他頑皮地笑了一下:「沒有欸,反正他們離婚了而且他們也不在乎。而且我朋友們也都輟學啦。」我很認真的跟他說:「但你很聰明欸⋯⋯」他聳聳肩說:「大概我跟這世界學到了很多吧!」

Sunday, May 05, 2019

BBC Culture & Future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cul-48066970
這就是男權幻想的典型體現,電影中精心設計了一些細節,來奉承朝九晚五的男性。安德森的上司跟他說「你很特別,有些規則不適合你」時,這些人也會感覺自己與眾不同。現在看來,這樣的幻想著實幼稚,而且老套。無名一代之後的幾代人,既得高薪又輕閒無事的工作對他們來說不是噩夢,而是美夢了。在經歷了9·11恐怖襲擊和隨後的大大小小的恐怖襲擊事件、中東戰爭、2008年金融危機、各種環境災難之後,安德森式的職業倦怠似乎微不足道了。
近期上映的科幻電影中,所有這些現實問題都浮出了水面:《人類之子》、《星際穿越》、《降臨》等影片中,可以看到人類對國際衝突、生態危機等等問題的焦慮。然而,1999年的《黑客帝國》,最關心的是舒舒服服在電腦前坐一天是多麼無聊。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影片在風格和技術上都有創新,但給人的印象仍然是無名一代顧影自憐的豐碑之作:《黑客帝國》像一個時間閘門,另一側埋藏著一個天真而滿足的時代。日裔美籍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他的《歷史的終結和最後一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書中寫道,世界已經處於長期的穩定之中,《黑客帝國》中也有類似的觀點。史密斯特工說,機器將虛擬現實模擬器的時間背景設置到90年代末,是因為此時正值「你們人類文明的頂峰」。2019年的時候,任何一個科幻反派可都不敢輕易這麼說。
請訪問 BBC Culture 閲讀 英文原文

kkk 真是羨慕只是想逃開無聊生活的單純救世主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fut-47910811

但是,也有充分的理由要讓麻醉清醒更加廣為人知。正如華盛頓大學麻醉清醒登記項目的報告所顯示,一些患者因為對所發生的事情缺乏了解因而更加痛苦。他們認為清醒是即將死亡的標誌。如果他們事先知道風險,也許就不會那麼恐慌。

彭納說,她做手術的那間醫院,許多醫務人員似乎完全不理解她的創傷。她說,蘇醒後,她曾試圖向護士們說明發生了什麼,但他們只是一言不發地站在那裏。
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表情,像是受到了驚嚇。」她將此歸因於缺乏對這一現象的學習和理解。「他們不知道要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創傷後的幾年裏,彭納逐漸堅強起來,現在正嘗試著解決這個問題。她正在與加拿大的大學合作,告知醫生麻醉清醒的風險,以及處理這種病人的最佳手段。「我希望他們能做好凖備,出問題的時候需要知道如何處理病人,這對於病人的康復至關重要。
請訪問 BBC Future 閲讀 英文原文
---
忽視漠視無視帶來的痛苦最大阿 > <
同理他人的苦難
特別是站在第一線醫療救護與創傷的醫療人員

這些建議的問題在於它們必然只是一種輔助手段。雖然額外的休假和政府獎勵可能會產生短期影響,但這處理不了幸福感下降背後的結構性問題,而它可能會導致性慾下降。
正如問題是多方面的,其解決方案也必須是多維的。要解決性活動減少的問題,就必須應對導致西方世界心理健康危機的原因——這是一場基於工作和住房不安全感、對氣候變化的擔憂以及公共空間和社區空間的喪失的危機。這樣做不僅會促進人們增加性生活,而且還有利於人類整體的健康和福祉。
請訪問 BBC Future 閲讀 英文原文

Wednesday, April 24, 2019

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人人都要學,一堂修補人際關係的入門課

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人人都要學,一堂修補人際關係的入門課

我們小時候,因為做錯事,或者其實也不是因為做了錯事,只是因為大人覺得我們不對,就被要求要說「對不起」。「對不起」成為安撫大人情緒的標準用語,也成了息事寧人的工具用語。然而,我們卻未能真正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道歉。很多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大人對我們說過任何的道歉,即使他們真的犯了錯誤,有些情況很明顯的是大人的疏忽,或他們行為所造成的糟糕後果,他們也絕不輕易的道歉。
我們沒有真誠「道歉」的楷模,也無從了解「道歉」的內涵和實質的意義。以至於,當我們在關係中彼此傷害也好,或是在關係中深深的傷害了對方時,我們不知道如何修復,更不知道如何說出最誠摯的「對不起」,以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悔過,能從心裡開始「原諒」的歷程。
「道歉」在我們自小的生活經驗,太容易和羞愧及羞辱連結一起,彷彿若是道歉了,就表示自己輸了,或是自己居於下風,任人宰割。所以,我們不輕易道歉,任由心理防衛不斷偽裝和否認。若是情勢逼人必須道歉,我們也難以去思索「道歉」的意義,而以一種敷衍及想趕快息事寧人的態度道歉。更多時候,人們可能一邊「道歉」,一邊為自己解釋,再一邊指稱對方也有屬於他的錯。這些簡易和粗糙的道歉,常讓關係更加決裂,更加難以修復。

簡短卻不簡單的「對不起」,承載著文化與真心的重量

真正的認錯道歉,是深刻地覺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他人何等的傷害和苦痛,而不會只是還在顧及自己的面子,把「道歉」視為一種討好或人際關係的交換。
事實上,我們若有收過別人的道歉,便能體會到,如此簡單的一句「對不起」,其實學問很大。即使只是一句短短的「對不起」,都能讓人感受到是否出於真誠?是否真心地從心裡理解到對他人的傷害?是否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當然,在華人社會強調面子,還有「怕輸」的文化裡,要能真誠的道歉,既勇敢且柔軟地說出「對不起」,讓道歉成為彼此關係修復的橋樑,實在有相當的難度。在為本書專寫推薦序之際,恰巧臺灣社會新聞有幾件關係到職場霸凌、對專業羞辱的事件,更能讓我們清楚看見「道歉」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容易卡在意氣之爭,以不服輸的態度,倔強、強勢地罔顧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無辜傷害和影響。
我著實欣喜究竟出版社在此時出版了這本書。在欠缺道歉的楷模,及還未真正學會如何表達真誠「對不起」的現代社會,我們都需要好好學習—讓「對不起」成為難解關係的修復力和療癒力,讓彼此的生命,都來得及釋懷沉重的心理負擔,還給彼此重新再開始的機會。
我想,這是我們對彼此生命,最溫柔的慈悲和理解。